[发明专利]一种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3195.X | 申请日: | 202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赵阳;赵善坤;王寅;张宁博;李一哲;任伟光;候煜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 | 分类号: | G01N3/30;G06Q10/0639;G06Q50/02;G01N3/08;G01N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孙诗惠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倾向性 评价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煤体的冲击能量指数和所述煤体的弹性能量指数;根据所述冲击能量指数和所述弹性能量指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释放比例参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传递比例参数;根据所述能量释放比例参数和所述能量传递比例参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传递指数;根据所述能量传递指数,获取所述煤体的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本申请根据煤体的能量传递指数,获取煤体的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在获取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时,考虑了更多的煤体物理力学参数,提高了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矿山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逐渐向深部转移,冲击地压成为威胁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获取煤体的冲击倾向性属性、完善冲击倾向性的评价体系以及准确地获取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有利于矿井开展防治工作,相关技术中,在试图对煤体冲击倾向性进行评价时,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准确度较低,由此,如何合理、准确地对煤体冲击倾向性进行评价,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根据煤体的能量传递指数,获取煤体的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在获取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时,考虑了更多的煤体物理力学参数,提高了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证了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的精确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煤体的冲击能量指数和所述煤体的弹性能量指数;根据所述冲击能量指数和所述弹性能量指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释放比例参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传递比例参数;根据所述能量释放比例参数和所述能量传递比例参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传递指数;根据所述能量传递指数,获取所述煤体的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煤体冲击倾向性的评价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冲击能量指数和所述弹性能量指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释放比例参数,还包括:获取所述冲击能量指数和所述弹性能量指数之间的乘积;根据所述乘积和所述弹性能量指数,获取所述能量释放比例参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传递比例参数,还包括:获取所述煤体在主方向上的第一传递能量、所述煤体在垂直与所述主方向上的第二传递能量以及所述煤体在平行与所述主方向上的第三传递能量,其中,所述主方向为所述煤体向巷道的方向;根据所述第一传递能量、所述第二传递能量和所述第三传递能量,获取所述能量传递比例参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煤体在所述主方向上的第一应力系数、所述煤体在垂直与所述主方向上的第二应力系数以及所述煤体在平行与所述主方向上的第三应力系数;根据所述第一应力系数、所述第二应力系数和所述第三应力系数,获取所述能量传递比例参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煤体的埋深;根据所述埋深,获取所述能量释放比例参数的范围;从所述能量释放比例参数的范围中选取能量释放比例参数的最小值作为所述能量传递比例参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能量释放比例参数和所述能量传递比例参数,获取所述煤体的能量传递指数,还包括:获取所述能量释放比例参数和所述能量传递比例参数之间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能量传递指数。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能量传递指数,获取所述的煤体的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还包括:获取所述能量传递指数的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根据所述能量传递指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和所述第二预设阈值,获取所述冲击倾向性的评价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31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