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锥插拔式固体绝缘金属外壳组合电缆中间接头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1613.1 | 申请日: | 202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9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薛志勇;严怡哲;封云哲;王立海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电新能源电工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比瑞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2G15/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科华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15 | 代理人: | 吴变变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锥插拔式 固体 绝缘 金属外壳 组合 电缆 中间 接头 | ||
本发明属于电缆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锥插拔式固体绝缘金属外壳组合电缆中间接头,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导体连接管、半导电高压屏蔽层、固体绝缘体、半导电层和金属铠装层,所述导体连接管通过压制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半导电高压屏蔽层的内侧,本发明采用纯干式固体绝缘,达到产品体积小型化,安全性能更高,免维护的目的,主绝缘与屏蔽部件均采用材料膨胀系数相同的固体橡胶绝缘材料,使得温度变化时内部不会产生气隙,电气性能更可靠,采用全金属的屏蔽外壳,达到产品整体密封的结构,使主绝缘材料不再裸漏于大气环境中,大大避免了吸潮等现象的发生,接地安全可靠,具备多种产品结构,满足多种情况的电缆连接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锥插拔式固体绝缘金属外壳组合电缆中间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高压电缆输电线路的大面积、长距离铺设,时常会面临线路情况复杂,工作环境复杂的情况,在电力电缆敷设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环境常常会应用到大量的终端与中间接头等附件来进行电缆的分段、快速延长等,同时,目前输电网络中电缆大多采用地埋式,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包括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因素、电缆故障或设备故障等造成的电缆连接处的损伤,需要得到尽快的修复,目前的电缆中间接头存在以下问题:
1、常规的电缆中间接头采用一体式的冷缩结构,包括半导电层、应力锥、绝缘层,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电缆进行切割、剥削加工,使用金属连接管压制在电缆芯体上,再将中间接头均压在连接处,还需要缠绕铠装带、绝缘胶、胶带等,整体工序复杂,施工效率较低。
2、现有的快速电缆中间接头,通常分为两种结构,一种为接头内主绝缘为固体环氧树脂,内部高压屏蔽件为金属导体,接头内部材料均为刚性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温度等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同材料间的膨胀系数不同,极容易造成分层,另一方面,该类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能发生碰撞,一旦发生碰撞容易出现分层现象,进而导致局放不达标的问题,安全性能较低,并且整体结构尺寸较大,同时该类接头主绝缘环氧树脂直接裸漏在空气中,无铠装,会存在密封不佳,造成吸潮的问题。
3、现有的快速电缆中间接头,另一种接头内主绝缘为SF6气体,在产品内部填充绝缘气体,该种类型的产品,需要经常维护,同时还需要安装监控表,并且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小心进行,安全性能较低,存在漏气或爆炸的风险,并且整体结构尺寸较大,多用于临时线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锥插拔式固体绝缘金属外壳组合电缆中间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锥插拔式固体绝缘金属外壳组合电缆中间接头,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的导体连接管、半导电高压屏蔽层、固体绝缘体、半导电层和金属铠装层;
所述导体连接管通过压制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半导电高压屏蔽层的内侧,所述导体连接管用于连接电缆,以形成导电通路;
所述半导电高压屏蔽层、所述固体绝缘体和所述半导电层通过材料膨胀系数相同的固体橡胶绝缘材料而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连接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半导电高压屏蔽层的内侧面之间凹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连接管、所述半导电高压屏蔽层、所述固体绝缘体和所述半导电层的端部共同形成内锥面凹槽结构,以用于配合插入电缆的内锥电缆插拔头。
进一步的,所述内锥电缆插拔头的电缆导电芯上固定设置有卡环;
当所述内锥电缆插拔头插入时,所述电缆导电芯位于所述导体连接管内,并且所述卡环外表面与所述导体连接管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导体连接管的端部延伸且超过所述导体连接管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半导电高压屏蔽层、所述固体绝缘体和所述半导电层通过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铠装层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金属挡板,所述金属挡板上设置有用于电缆插入的电缆插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电新能源电工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比瑞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电新能源电工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比瑞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1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酰亚胺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卫星姿态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