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氏芽孢杆菌、其微生物菌剂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76332.7 申请日: 2023-02-02
公开(公告)号: CN116218724A 公开(公告)日: 2023-06-06
发明(设计)人: 宋聪;宋水山;关军锋;贾振华;孙劲冲;张阳;赵芊;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 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P7/26;A01N63/22;A01P3/00;C12R1/07
代理公司: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代理人: 李坤
地址: 050051 河***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芽孢 杆菌 微生物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阿氏芽孢杆菌、其微生物菌剂及应用。所述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AYG1023,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88。本发明所提供的阿氏芽孢杆菌AYG1023和其代谢产物能够有效抑制葡萄座腔菌和扩展青霉,可通过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葡萄座腔菌和扩展青霉,从而实现与梨果实不直接接触防治梨轮纹病和梨青霉病的目的,避免了在梨果实表面留下残留物,进而保障了采后贮藏环节的梨果实的质量安全,为防治和治疗梨轮纹病和梨青霉病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推动推动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阿氏芽孢杆菌、其微生物菌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鸭梨和黄冠梨为河北省梨栽的主要品种,其肉质极细酥脆,清香多汁,味甜微酸,丰产性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梨在贮藏后期及货架销售过程中容易发生轮纹病和青霉病,导致果实腐烂,极大地限制了梨的贮藏期和货架销售期。梨轮纹病是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侵染所致,是梨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不仅在田间侵染枝干、果实和叶片,还可引起果实采后腐烂,造成贮藏期烂果。梨青霉病是由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通过梨果的果柄、萼筒、皮孔或伤口(一部分由机械损伤引起,一部分由梨果表皮组织结构变化而引起的隐形细胞凋亡)等部位入侵,在适宜条件下,迅速向心室腐烂,并散发出刺鼻的腐烂味道。

长期以来,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杀菌剂,然而,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同时,随着人们对绿色无公害新鲜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寻找一些新型、安全和高效的替代品控制果蔬采后病害。

目前,有文献报道文献的生物防治梨树病害的生防菌属(种)主要有:木霉菌属真菌中的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芽孢杆菌属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polymyxa)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假单胞菌属细菌中的荧光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等。但是,采用上述菌株防治梨树病害时,需要菌株的发酵液接种到梨果实中,会在梨果实表面留下残留物,可能会对梨果实的质量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急需寻找一种不与梨果实直接接触,有利于保障种植和采后贮藏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治梨病害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生物防治梨树病害的方法存在的防治效果以及保障梨果实质量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阿氏芽孢杆菌、其微生物菌剂及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AYG1023,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788。

阿氏芽孢杆菌AYG1023是从我国渤海湾秦皇岛海域的表层海水中筛选出来的,分类命名为阿氏芽孢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已于2022年09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25788,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提供的阿氏芽孢杆菌AYG1023的生物学特征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形态特征为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且透明度差,细胞形状为杆状,长宽比为3.8。

所述阿氏芽孢杆菌AYG1023为革兰氏阳性菌,糖发酵实验、甲基红实验、柠檬酸盐实验、H2S产生实验、脲酶实验、氧化酶实验、触酶实验、淀粉水解实验均呈阳性。V-P实验、吲哚实验、硝酸盐还原实验均呈阴性,可分解石蕊牛乳产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未经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6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