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形心测量的弹头质心横偏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74271.0 | 申请日: | 202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64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缪寅宵;孙凤举;王小三;霍瑞东;闫磊;白天;黄其刚;戴宜霖;田俊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2 | 分类号: | G01M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纬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01 | 代理人: | 袁瑞霞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测量 弹头 质心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形心测量的弹头质心横偏测量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质心横偏测量。本发明采用质心及形心的一体式测量,在同一个测量设备上同步完成质心及形心的数据采集,由其测量原理和方法保证了质心与形心的测量数据的共同基准,减少误差传递环节,同时采用旋转式多点连续测量方法,由绝对式测量转化为相对比较式测量,可大幅提高测量准确度,保障弹头质心横偏量参数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心横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形心测量的弹头质心横偏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弹头质心横偏是弹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质量特性参数,质心横偏的高精度测量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发射精度的关键。目前的质心横偏通常是通过单独测量质心和形心,然后得到质心横偏,但是由于质心与形心的测量基准不同,也难以在两个基准间建立转换关系,因此导致无法得到准确的质心横偏。即便是通过调整装置结构使得两个基准间建立出转换关系,但是这种转换关系本身也可能存在误差传递环节,因此也无法保证最终测量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形心测量的弹头质心横偏测量方法,能够实现高精度质心横偏测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形心测量的弹头质心横偏测量方法,在测量平台上固定旋转轴承,被测产品安装至测量平台上,可绕旋转轴承轴心360°旋转;
采用位移传感器进行被测产品轴向多个截面形心点的测量,从而拟合被测产品形心轴,具体如下:
由位移传感器测量被测产品表面点距旋转轴的距离的变化量ΔUi,一周测量选取N个点,其中i=1,2…N,将距离的变化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圆后,测出被测产品在该截面相对于旋转轴的几何形心为:
其中αi为第i个点对应的角度;
在被测产品轴向方向上设置多个位移传感器,得到多个截面的几何形心,将所有几何形心进行拟合,得到相对于旋转轴有确定位置关系的形心轴;
获得形心轴与被测产品轴向质心所在截面的交点;
获得以旋转轴心为坐标原点,以测量设备YZ的方向为YZ轴建立的坐标系下,被测产品在初始安装状态下的质心坐标;
所述质心坐标与所述截面的交点坐标差值即是质心横偏。
其中,被测产品在360°旋转过程中,每隔1°采集并计算得到表面点到旋转轴心的距离其中,被测产品在初始安装状态下的质心坐标获得方式为:YZ坐标系为称重传感器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坐标系,CG为产品的测量值,被测产品在辅助工装旋转平台的旋转下进行实时的质心测量,每隔1°进行一次称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及质心结果的计算,得到的360个质心结果坐标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360个质心结果坐标值进行圆拟合,圆心坐标即为旋转轴所在的位置坐标;以旋转轴心为坐标原点建立旋转轴坐标系,CG在初始安装状态时在旋转轴坐标系下的坐标即被测产品质心坐标值,其基准即为旋转轴坐标系。
其中,被测产品还包括测量工装,由测量工装确立的被测产品的相对位置,并由确定的形心轴对于旋转轴的相对位置,以及被测产品定位孔相对于旋转轴的相对位置,推算出形心轴相对于被测产品定位孔的位置关系,确定形心轴在被测产品上的绝对位置。
其中,将位移器支架固定在旋转框架上,在轴向方向布置3到4个位移传感器来进行截面测量,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传感器支架在高度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均伸缩可调;被测产品的旋转通过YRT型旋转轴承进行圆周旋转,转动一周的时间预先标定得出,通过旋转时间计算出被测产品的旋转角度,结合同步采集各截面处的位移信号,得到形心轴拟合所需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4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服务器
- 下一篇:提升屏蔽栅沟槽MOS器件安全工作区能力的结构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