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9187.X | 申请日: | 202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强;张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21/20 | 分类号: | C07D221/20;C07D498/10;A61P3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远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丁烯 结构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从δ‑戊内酰胺2为起始原料,经过与(x‑碘‑1‑己炔‑1‑基)三甲基硅烷的连接反应、酰胺在有机锂试剂作用下的上保护反应、酰胺羰基在还原剂作用下还原、在甲磺酰氯的活化下发生脱水消除反应、TMS保护基在碱性条件下的脱除反应,生成化合物3;化合物3酰基化反应后生成化合物4;或化合物3和R2CHO经有机锂试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醇,随后经过氧化反应生成化合物4;化合物4发生过渡金属催化的[2+2]环加成反应,生成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指导了含氮杂环结构的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和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是天然生物碱常常具有显著且特殊的生物活性,研究者们常常视其为为先导化合物,用于对药物分子的研发和设计进行指导。然而,单纯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其总量往往十分稀缺,且由于其分离、提纯过程消耗巨大成本,成为了药物开发的巨大障碍。因此,高效、简洁的天然产物全合成路线设计,对于促进各类活性药物分子的开发和研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
密脉木属是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类植物,包括大约15个物种。目前,其所在的茜草科中已有多种植物被用作我国民间应用的药物,比如栀子、鸡矢藤、茜草等(郭霖,王桂云,王迪,王力,李玉山.中医药信息.1994,01,37-38.);发现的多种植物生物碱也被证实具有重要的药理价值,比如,经开发的一种含有茜草提取物的配方具有抑菌的效果(专利申请号:CN202110962782.7);源于茜草科白花蛇舌草的Oldenlandoside I能作为抗肿瘤药物配方的有效组分(专利申请号:CN202080000477.3),富集于茜草科栀子中的Genipin 1-gentiobioside被用于制备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及其他产品(专利申请号:CN202010415335.5)。另外,已广泛用于疟疾治疗奎宁即为茜草科金鸡纳树中含有的生物碱,因此,密脉木生物碱也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Myrioneurinol是2007年Bernard Bodo小组由密脉木属的垂花密脉木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稠合四环结构的生物碱。从结构特征看,myrioneurinol具有一个1,3-噁嗪环,且在六元环上有5个连续的手性中心。
2014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Weinreb教授研究组报道了外消旋myrioneurinol的首次全合成工作。从δ-戊内酰胺出发,在四氯化钛作用下经过分子内Michael加成形成二环骨架化合物I,随后经过官能团转化形成肟,并与丙二酸进行共轭加成生成烷基化化合物II,经过一系列官能团转化反应后形成Sakurai反应前体III,III发生氮杂Sakurai反应构建了三环骨架化合物IV,最终经过双键氧化、还原、脱保护基合成了myrioneurinol(A.J.Nocket,S.M.Weinreb,Angew.Chem.Int.Ed.2014,53,14162-1416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简单的廉价易得的商品化原料出发的方法,制备得到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利用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实现myrioneurinol的合成;同时开发具有普适性的方法,用于合成含氮杂环结构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环丁烯结构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91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