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VTS系统的多元化协作船舶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5795.3 | 申请日: | 202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55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宋栋芳;苏华平;王道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陆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23/695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李永旭;丁莉丽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vts 系统 多元化 协作 船舶 智能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TS系统的多元化协作船舶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当摄像机能够监测所述图形区域,获取船舶行为信息数据;获取船舶相对摄像机的位置数据;通过甚高频系统VHF进行语音播报同时对船舶相对摄像机的位置数据及图形区域与摄像机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可视化,同时控制图形区域的摄像机进行转动和对船舶进行定位。本发明打通了VTS各个孤立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了VTS的智能化监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VTS系统中的多元化数据,互通互联,对各通联终端进行提示,同时更好的、更便捷的辅助交管人员进行工作决策,使交管值班终端显示更形象、更直观,简化值班员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VTS系统的多元化协作船舶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VTS”),是管理水域船舶交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保障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运效率,适用于港口、航道、海峡、运河等多种不同水域。系统利用雷达系统、甚高频系统(以下简称“VHF”)、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CCTV”)、AIS系统、MIS系统等管理监控系统和通信设施监控指定区域船舶,并为区域内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
在目前国内和国际厂商提供的大部分VTS中,各监控设施、通信设施都是由不同的专业厂家提供,自成一系,各自携带独立的操作软件和管理软件,交管人员值班中都需要靠人工切换系统来操作和确认信息,既不方便,也很耗费精力。如此多的重要的信息系统是独立存在的孤岛,与VTS的信息化统合是相悖而驰的。另外,如此丰富的系统和资源,各设施和系统大部分只利用了其单一的基础功能,未能进行智能化的设计与联通,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空有宝藏而未进行发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VTS系统中多元化协作进行船舶智能监控的方法与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VTS系统的多元化协作船舶智能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交通显控系统获取海图上的感兴趣区域的折点的坐标,以获取将折点顺次连接所形成的图形区域;其中,所述折点包括线形区域折点和多边形区域折点,所述图形区域包括线形区域和多边形区域;
S2:获取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机的空间位置坐标和摄像机最大观测距离,以根据所述海图上的折点坐标,确定图形区域与摄像机之间的映射关系,所述图形区域与摄像机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摄像机能够监测所述图形区域和摄像机不能够监测所述图形区域;
S3:若摄像机能够监测所述图形区域;则执行S4;
S4:获取船舶的上一时刻的位置坐标和船舶的当前时刻位置坐标,以根据所述图形区域获取船舶行为信息数据;所述船舶行为信息数据为船舶进入多边形区域数据、船舶离开多边形区域数据、船舶正向穿越线形区域数据和船舶反向穿越线形区域数据中的任一种;
S5:根据所述船舶行为信息数据,获取船舶相对摄像机的位置数据;
S6:根据所述船舶行为信息数据,通过甚高频系统VHF进行语音播报;根据交通显控系统对所述船舶相对摄像机的位置数据及图形区域与摄像机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可视化,同时控制图形区域的摄像机进行转动和对船舶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确定所述摄像机是否能够监测所述图形区域的方法如下:
S21:获取所述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机的空间位置坐标;
S22:根据所述折点的坐标和所述摄像机的空间位置坐标,获取摄像机与折点之间的距离,即获取摄像机与线形区域折点之间的距离和摄像机与多边形区域折点之间的距离;
S23:当摄像机与线形区域折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摄像机最大观测距离时,所述摄像机能够监测所述线形区域,否则,所述摄像机不能够监测所述线形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陆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陆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5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