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植物移栽的微生物菌肥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3205.3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9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韩立鹤;寇明旭;彭霞薇;夏先芳;赵留辉;史时喜;李峥;张颖;张帅;郑辉;绳义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1/08 | 分类号: | C05F11/08;C05F15/00;C05G3/80;C05G3/6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植物 移栽 微生物 菌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植物移栽的微生物菌肥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既解决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又稳定了微生物菌种活性和功能,实现了植物移栽效果的提高。微生物菌肥采用以下原料制成:有机肥、微生物菌剂;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的重量比为1000‑2000:1;微生物菌剂包括两株细菌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一株放线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Streptomyces thermodiastaticus),两株真菌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暹罗芽孢杆菌、耐盐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19505、CGMCC No.19502;嗜热淀粉酶链霉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134;日本曲霉、草酸青霉的保藏编号分别为CGMCC No.7700、CGMCC No.7699。暹罗芽孢杆菌、耐盐芽孢杆菌、嗜热淀粉酶链霉菌、日本曲霉与草酸青霉额重量比为1:1:2: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生物菌肥及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植物移栽的微生物菌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实践、城市园林绿化、道路工程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等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植物移栽,植物移栽的成功实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美化城市、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苗木从起苗到栽植期间会受到包括根损伤、温度过低或过高、失水、光照不足、根际环境改变等移栽胁迫条件的影响,从而造成移栽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问题。国内外关于移栽胁迫对苗木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失水、机械伤害、温度及多因子共同胁迫等方面的报道,并针对上述移栽胁迫在移栽实践中采取了化学试剂蘸根、物理措施护根、喷施抗蒸腾剂、选择合适的季节等措施以减少上述胁迫造成的苗木生长受限和成活率低的问题。然而关于通过改善根际土壤环境来提高移栽植物生长状况和移栽植物成活率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质量水平,尤其是根际土壤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有益和有害微生物的存活与繁殖、以及植物对逆境的调节反应等。根际土壤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0-20cm处,相对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高,微生物种类丰富且代谢活跃。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表层土壤往往遭到破坏,且没有得到合理保存,从而导致土壤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下降。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微生物作为土壤物质转化的驱动者,在有机质分解和腐殖质生成、营养物质迁移转化、协助植物抵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通过上述作用,改善土壤环境,进而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因此,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菌剂以恢复因遭受人为破坏或其他困难立地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表明有机肥的土壤施用在提高土壤养分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提高土壤保水性;有机肥施用后更为显著的作用是有助于土壤和根际各种微生物的繁殖和生命代谢活力的提升,使微生物区系组成更加复杂,甚至改变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类群,促进有益功能菌的增殖。有机肥生产的原料一般来源于农业秸秆、林业经营枯枝落叶、木材加工锯末等植物源废弃物和畜禽养殖粪便等动物源废弃物,这些有机废弃物中富含碳氮磷营养元素,适合配比混合后经堆肥化处理可形成有价值的有机肥产品,如何科学、合理处置这些废弃物,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使其变废弃为宝,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植物移栽的微生物菌肥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既解决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又稳定微生物菌种活性和功能,并实现提高植物移栽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3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