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9706.4 | 申请日: | 202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86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伶;赵若桐;李侠;李丹丹;贝水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B79/00;C12N1/14;C09K17/14;C12R1/39;C12R1/645;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郭海燕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反 硝化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为解决减少Nsubgt;2/subgt;O排放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反硝化细菌经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0月17日,保藏编号为CGMCCNO.25930,用于还原Nsubgt;2/subgt;O,减少Nsubgt;2/subgt;O的排放。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所述反硝化细菌的微生物菌剂,该微生物菌剂还包括丛枝菌根真菌,用于降低农田Nsubgt;2/subgt;O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氧化亚氮(N2O)是氮循环过程中的气态产物,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力约为CO2气体的300倍,对平流层臭氧层有很强破坏作用。N2O的平均寿命可达121年,因此,大气中增加少量的N2O都会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农田土壤是最主要的N2O排放源,年排放量可达到6.8TgN2O-N,约占全球人为N2O排放总量的65%,因此减少农田N2O排放是全球氮素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科学命题。
农田土壤中N2O的产生与一系列微生物过程有关,包括氨氧化、硝化细菌反硝化、亚硝酸盐氧化、异养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每一个过程都由特定的微生物调控。尽管生成N2O的途径复杂多样,但迄今为止,环境中N2O的消纳主要归因于完全反硝化微生物,完全反硝化作用最后一步将N2O还原为N2。然而,并不是所有反硝化细菌都能进行N2O还原,约1/3的反硝化细菌缺失nosZ基因(编码N2O还原酶)而无法消纳N2O。因此如何挖掘N2O还原微生物的潜力对于缓解农田土壤N2O排放至关重要。
目前针对土壤N2O减排的研究多集中于施肥管理,科学耕作,使用硝化抑制剂等。考虑到健康土壤培育和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筛选高效的N2O还原菌株用于微生物菌剂可以为利用有益土壤微生物进行生物减排提供新途径。在此基础上,摸清高效菌株的生长代谢规律和功能特征,充分发挥菌株N2O减排功能,是利用微生物菌剂靶向精准调控N2O还原过程的核心。
发明内容
针对如何减少N2O排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反硝化细菌及其在减少N2O排放方面的应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反硝化细菌,经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0月17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930。
一种反硝化细菌的应用,用于还原N2O,减少土壤N2O排放。
一种含有所述反硝化细菌的微生物菌剂。
所述微生物菌剂,之前发现丛枝菌根真菌和该株荧光假单胞菌联合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N2O排放,本发明利用丛枝菌根真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制成合成菌剂用于降低农田N2O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反硝化细菌分离纯化结果图;
图2为基于邻接法构建的可培养反硝化细菌16S rRNA系统进化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9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