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51956.3 申请日: 2023-02-02
公开(公告)号: CN116102579A 公开(公告)日: 2023-05-12
发明(设计)人: 张庆华;史祥睿;刘威;代宇婕;韩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C07D499/60 分类号: C07D499/60;C07D499/12;A61K31/43;A61P31/04
代理公司: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代理人: 周维锋
地址: 400042 重***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化合物 制备 预防 治疗 疾病 产品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式(I)所示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为氧原子、硫原子、亚胺基、烃基或烃基衍生基团;R1为多并苯基、苯基并杂环芳基、环烯烃或其衍生基团;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很好地抑制金属β‑内酰胺酶的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017年,WHO公布的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超级细菌中,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和肠杆菌被列为“极大危害”级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誉为“人类健康的最后防线”,而被耐此类药物的细菌感染后,临床上治疗基本束手无策。该类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机制是其体内存在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该酶可催化抗生素水解失效。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类金属β-内酰胺酶是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其因为在于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可高效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编码NDM的基因位于质粒上,可在细菌间快速传播,并有极高的概率发生突变。

目前,有关抑制剂的研究均为靶向NDM-1活性中心,这是因为在NDM-1水解底物过程中,底物与NDM-1活性中心Zn2+配位后发生反应,活性中心是水解反应发生的场所,在NDM-1结构中至关重要。抑制剂的研发路线主要有两条,或靶向剥离或取代活性中心Zn2+以破坏NDM-1活性中心结构,或模仿底物中间体与NDM-1活性中心结合,阻止底物进入活性中心。有关NDM-1抑制剂虽有较多报道,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抑制剂可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因为这些抑制剂或对人体毒性大,或抑菌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式(I)所示化合物、其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X为氧原子、硫原子、亚胺基、烃基或烃基衍生基团,例如X可以为烃基被氨基、取代氨基、羧基、羟基、巯基、酯基、芳基、取代芳基、芳杂环、取代芳杂环的取代基任意取代或修饰得到的烃基衍生基团;

R1为多并苯基、苯基并杂环芳基、环烯烃或其衍生基团,例如R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芳基或杂环芳基与一个或多个芳基或杂环芳基稠合而成的衍生基团,可以列举如萘基、三并苯基、四并苯基、苯并多元环烯基、苯并多元环炔基、二苯并多元环烯基、苯并多元环炔基等基团。

可选地,R1为萘基、蒽基或苯并五元含氮杂环。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提供如上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1)混合1-萘酚、铯盐、溶剂及卤化乙酸甲酯,得到混合物;

2)混合物反应完全后,过滤并将滤液旋干得到第一中间产物;

3)混合第一中间产物、碱水合物、溶剂,得到反应体系,将体系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反应10~60分钟,冷却至室温,调节pH数值在0.5~2,随后过滤干燥,得到第二中间产物;

4)在氮气保护下下混合第二中间产物、溶剂和有机氯化物,至反应体系澄清,随后干燥得到第三中间产物;

5)混合6-氨基青霉烷酸、水、溶剂和第三中间产物,室温反应10~60分钟后,调节体系pH至0.5~2.0,得到所述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可选地,步骤1)中,1-萘酚、铯盐及卤化乙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1-10:1-10。

可选地,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00℃,反应的时间为0.5-3小时。

可选地,步骤3)中,第一中间产物、碱水合物的摩尔比为1:1-1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19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青霉素V盐的生产方法-200810079998.3
  • 吕录华;高春峰;赵志普;冯薇;丁俊其;庞福利;王晓倩 -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2008-12-09 - 2010-06-23 - C07D499/6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霉素V钾的生产方法,包括有发酵、酸化提取、脱色过滤、碳酸盐溶液抽提、共沸结晶、洗涤、干燥工序,其设计要点是碳酸盐溶液抽提工序为采用浓度为5~8万u/ml的青霉素v酸丁酯提取液与重量比浓度为8%~10%碳酸盐溶液通过混合器连续混合,加入纯净水调节重轻相体积比,将混合液重轻相体积比控制在1∶2~3,将混合液输入混合液储罐中停留15~20分钟后,再通过分离机进行重轻相分离。本发明提高工艺中的抽提分离效果和效率,改善了抽提液质量,从而提高了产品收率和质量,降低了溶媒消耗量。
  • 呋苄西林酸的合成方法-200810080290.X
  • 刘秀兰;陆晨阳;李忠华;李祖文;郭锦玉;周改平;任青花;张毅 - 华北制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有限公司
  • 2008-12-30 - 2009-06-17 - C07D499/60
  • 一种呋苄西林酸的合成方法,是将6-APA加入卤代烷烃中,以碱化剂溶解得到溶液a;将α-呋喃酰脲基苯乙酸钠溶解在卤代烷烃中,酯化得到α-呋喃酰脲基苯乙酸的酸酐溶液b;溶液a与溶液b在-20~0℃进行缩合反应后,调整pH=5.5~6.7使溶液分相,回收有机相,在水相中加入提取剂,酸化分层,于有机相中滴加萃取剂析出呋苄西林酸结晶。本发明的呋苄西林酸合成方法全部采用忌水反应,产品收率达到78%以上,纯度提高到90%以上,总杂质含量降低到10%以下,生产过程简单,质量稳定。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