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储氢系统用的余热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9532.3 | 申请日: | 202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卢彦杉;潘军;何彬彬;江军;徐钦;黄旭锐;张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F17C11/00 | 分类号: | F17C11/00;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系统 余热 利用 装置 | ||
一种固态储氢系统用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热量收集壳体、氢气管道和放置壳体,放置壳体内形成用于放置固态储氢罐的腔体,放置壳体的外侧设有翅片,热量收集壳体位于放置壳体的外侧,氢气管道的一端位于放置壳体中并用于连接固态储氢罐。本发明可通过热量收集壳体将固态储氢罐吸氢时释放的热量收集储存,当需要加热固态储氢罐放氢时,该热量可以减少加热固态储氢罐所需能源消耗,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态储氢系统用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储氢系统利用特殊合金与氢气发生反应储存氢气,储氢压力可低至1-5MPa,具有安全性较高的特点,通过加热固态储氢系统实现合金高纯度氢气释放,可为燃料电池运行提供所需燃料,应用前景广阔。基于储氢合金的固态储氢系统吸氢过程释放热量,放氢过程吸收热量,在放氢过程如果直接采用加热装置对其进行加热,能耗较大,而对于吸氢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如果不加以利用,则十分浪费,而目前的固态储氢系统的余热回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余热回收效率低,释放氢气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可以有效利用吸氢过程释放的热量的固态储氢系统用的余热利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态储氢系统用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热量收集壳体、氢气管道和放置壳体,放置壳体内形成用于放置固态储氢罐的腔体,放置壳体的外侧设有翅片,热量收集壳体位于放置壳体的外侧,氢气管道的一端位于放置壳体中并用于连接固态储氢罐。
作为一种优选,一种固态储氢系统用的余热利用装置还包括调节箱,调节箱包括箱体和挡板,箱体上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连通氢气管道的另一端,挡板位于箱体内且与箱体转动连接,挡板上开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第二通孔位于挡板的上方,第三通孔偏离挡板的转动中心。
作为一种优选,调节箱还包括转杆,箱体包括顶板和底板,第一通孔开设于底板上,第二通孔开设于顶板上,挡板位于顶板的内侧,转杆转动连接箱体,挡板固定连接于转杆的底端,转杆上套接有螺母,螺母位于顶板的外侧,转杆与螺母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放置壳体的内壁开有限位槽,限位槽位于腔体的下方,固态储氢罐的底部连接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
作为一种优选,限位块呈长方体状。
作为一种优选,放置壳体和热量收集壳体的外形均为圆柱状。
作为一种优选,翅片呈螺旋状地环绕于放置壳体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热量收集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由导热材料制成,外壳体由隔热材料制成,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内壳体与放置壳体之间留有散热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保温材料为硅酸盐或聚苯乙烯。
作为一种优选,限位块与固态储氢罐的底部可拆式连接。
总的说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装置在放置壳体的外侧布置翅片,增加传热面积,可更快地将固态储氢罐吸氢时释放的热量散出,由于热量收集壳体的设置,可将释放的热量收集储存,当需要加热固态储氢罐放氢时,该热量可以减少加热固态储氢罐时的能源消耗。2、本装置设置了限位槽,便于固态储氢罐的精准安装。3、本装置在氢气管道的一端设置调节箱,调节氢气进入固态储氢罐的速度,避免固态储氢罐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装置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不至于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一种固态储氢系统用的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热量收集壳体,2为翅片,3为放置壳体,4为固态储氢罐,5为氢气管道,6为箱体,7为挡板,8为第一通孔,9为第三通孔,10为转杆,11为限位块,12为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9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