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量测量系统的验证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8641.3 | 申请日: | 202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2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樊进宣;刘洋;罗昊;刘东亮;袁小宁;马志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5/10 | 分类号: | G01F2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 |
地址: | 518124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测量 系统 验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测量系统的验证方法及装置,该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流量输水系统按设定的预设输水值输水至所述流量测量系统;获取所述流量测量系统中流量计的实时测量值;将所述预设输水值与所述实时测量值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验证结果。本发明技术方案,流量输水系统直接输水至流量测量系统,在验证过程中,可快速的建立稳定输水流量对流量测量系统进行验证,缩短了验证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测量系统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在核岛厂房布置方面有其独特的设计特点,通过将厂房划分为不同的间隔,使不同的设备之间形成有效的实体隔离,不仅可以保护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站在故障工况下的可用程度,提高了机组利用率。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泄漏时,泄漏物以水蒸气的形式扩散至各个厂房内,厂房内的湿度相应的增加,产生湿蒸汽。厂房内的安全壳冷却通风系统通过内循环的方式将湿蒸汽输送至冷却管,冷却管冷凝后产生冷凝水,并通过冷却管下方的集水盘将冷凝水收集,收集后的冷凝水通过排水系统管道排至地漏。为了把控泄漏物的多少,需要对收集后的冷凝水进行监测。
核电站对冷凝水进行监测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间接的辐射监测法、声学监测法、湿敏元件监测法、温度监测法、流量监测法、多孔介质湿度取样监测法、氘浓度监测法、激光传感器监测法和模糊安全监测法等。在核电站一回路中对泄漏物进行监测的方法是基于科氏力所设计的流量监测系统,泄漏物变成冷凝水后,进入集水盘,通过集水盘进入流量测量系统,因现场施工环境复杂,在流量监测系统应用前需要对流量测量系统中的流量计和管线进行验证。目前,在现有技术中,输水流量需要通过安全壳冷却通风系统进入流量测量系统,在验证过程中,不能快速的建立稳定的流量,使得验证周期变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测量系统的验证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流量测量系统的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流量输水系统按设定的预设输水值输水至所述流量测量系统;
S2:获取所述流量测量系统中流量计的实时测量值;
S3:将所述预设输水值与所述实时测量值进行比对,以得到比对验证结果。
优选地,所述验证方法还包括步骤S4根据所述比对验证结果判断所述流量测量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包括:
S4-1:当所述比对验证结果为实时测量值存在跳变时,判断为所述流量计后端输水管道存在真空,在靠近所述流量计出水端的弯管处加设高位通气孔;
S4-2:当所述比对验证结果为所述实时测量值为0时,判断为所述流量计的小流量切除功能未关闭和/或管线坡度不足,关闭所述流量计的所述小流量切除功能和/或调节所述管线坡度;
S4-3:当所述比对验证结果为所述预设输水值与所述实时测量值之间不满足误差要求时,判断为管线坡度不足,调节所述管线坡度。
优选地,所述验证方法还包括步骤S4根据所述比对验证结果判断所述流量测量系统中的流量计量程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包括:逐步调节所述预设输水值,当所述比对验证结果为在调节所述预设输水值时所述流量计中的实时测量值不随所述预设输水值的增加而变化时,判断为所述流量计量程范围不合理。
优选地,所述验证方法还包括步骤S4根据所述比对验证结果判断所述流量测量系统中的流量计是否符合设置要求。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4中,包括:调节所述预设输水值至所述流量计的最高报警阈值二,当所述比对验证结果为集水盘溢出时,判断为所述流量计的所述最高报警阈值二设置不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8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