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纳米抗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36779.1 申请日: 2023-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6023486A 公开(公告)日: 2023-04-28
发明(设计)人: 王新;张瑶;张鹏飞;万阳丽;常冠红;周婷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6/12 分类号: C07K16/12;C12N15/13;C07K16/00;C12N15/70;G01N33/53
代理公司: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代理人: 王孝明
地址: 712100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金黄色 葡萄球菌 溶血 纳米 抗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纳米抗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抗体命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纳米抗体HLA17。该抗体的制备方法为,先在驼源免疫的纳米抗体文库中淘选出能够与靶分子α‑溶血素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然后通过噬菌体扩增或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的方式,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纳米抗体HLA17。本发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纳米抗体,能特异性识别α‑溶血素,较常规单克隆抗体用途更广,其识别α‑溶血素的特异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涉及α-溶血素免疫学检测,具体涉及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纳米抗体、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和疾病,包括皮肤感染、肺炎、心肌内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和败血症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表达多种毒素来破环宿主的稳态,包括肠毒素、溶血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杀白细胞素等,其中溶血素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外毒素是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重要的致病因子,能损伤红细胞、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局部缺血和坏死。溶血素根据其抗原的差异,可以分为α、β、γ、δ、ε5种类型,根据研究所知,其中α溶血素是公认的致病作用最强的一种,也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机制最为明确和清楚的一种溶血素。

α-溶血素是一种小的β-桶状成孔毒素,对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具有毒性,以水溶性单体(33.2kDa)的形式分泌,在宿主细胞膜上组装形成跨膜寡聚七聚体(232.4kDa)通道,可以允许分子量小于2KDa的分子通过,如钾离子、钠离子,从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或死亡。有研究表明Hl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用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或抗生素的主要毒力因子,因此,对组织样品及食品样品中α-溶血素的检测尤为重要。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是1971年由Engvall和Perlmann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IgG定量测定》中提出的全新免疫分析方法。它是利用抗原抗体在固相载体表面结合后,加入标记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为主)形成依旧有活性的结合物,接着催化底物产生显色反应,且显示的颜色深浅与相应抗原抗体有线性关系,从而实现对样品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同时还保留了酶联放大反应的高灵敏度,因此成为了一种基本的免疫方法而被将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制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抗体均为识别其表面抗原的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而且传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耗时耗力且产量低,是α-溶血素基于免疫学检测中重要的问题。

1993年,Hamers-Casterman等首次从骆驼科动物,如单峰驼、双峰驼、美洲驼等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称为重链抗体,除缺少轻链部分之外,这些重链抗体缺乏重链恒定区CH1,抗原结合位点仅由重链可变区构成,这种只由重链可变区构成的单域抗体是最小的天然的完整抗原结合片段,被命名为纳米抗体,其分子量约为15kDa左右。纳米抗体具有与人免疫球蛋白链可变区相同的结构域:4个保守序列区(框架区-FR1/2/3/4)围绕3个高变性抗原结合区(互补决定区-CDR1/2/3)。CDR3是纳米抗体抗原识别和特异性的主要作用位点,平均长度为18个氨基酸,比小鼠和人的CDR3的氨基酸数目多。

纳米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尺寸小(2×2×4nm),能够快速穿透组织,包括血脑屏障、炎症部位、肿瘤组织等。第二,亲和力高,识别常规抗体无法进入的抗原表位。第三,溶解性好,稳定性高,对极端环境有极强的耐受能力,仍能保持高度稳定的构象。第四,易于在多种宿主系统内表达,能够相对低成本、易于大规模生产。

由上述记载可知,纳米抗体对提高α-溶血素免疫学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言,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未见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纳米抗体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67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