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6228.5 | 申请日: | 202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0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陆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金生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Q11/00;B23Q11/10;B23Q1/00;B23Q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制造 数控机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箱体,且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的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液压推杆、拉伸板、活动轴、方杆和方孔圆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两个移动板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可通过夹板、第一螺纹杆、固定板、螺纹套和手摇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可满足不同尺寸板材的夹持要求,另外,通过旋转电机、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一转杆、传动锥形齿轮和从动锥形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带动两个移动板转动,并带动板材进行转动,从而可对板材进行全面加工,提高数控机床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能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智能制造数控机床,不具备调节夹持的功能,夹持位置都为固定设置,从而不能满足不同尺寸板材加工需求,使得数控机床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现有的数控机床切削产生的废屑会掺杂在冷却液内并随着冷却液积蓄在机床本体内,无法进行快速回收处理,同时废屑容易附着在机床上,增加了工作人员清理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箱体,且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箱体的底部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机壳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金属隔网,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的内腔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集液槽的左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排屑口,且所述过滤网的左侧贯穿排屑口,并延伸至集液槽的左侧,所述过滤网的底部靠近右侧处设有敲击机构,所述集液槽的右侧底部处插接有排液管,且所述排液管的右端贯穿箱体的右侧,延伸至箱体的外侧,并设有与之相互匹配的阀门,所述机壳的内腔靠近顶部处设有夹持机构,所述机壳的内腔底部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导屑板,两个所述导屑板的顶部共同设有刮除机构,所述机壳的左侧底部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的左侧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移动板,且两个所述移动板相邻一侧均设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为上下设置,且位于底部的两个所述夹板分别与相邻的移动板固定连接,位于顶部的两个所述夹板相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移动板相邻一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腔,两个所述移动板相邻一侧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螺纹套,位于顶部的两个所述夹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所述第一轴承内腔插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分别贯穿相邻的螺纹套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手摇轮,两个所述移动板相远离的一侧中间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所述第二轴承内腔贯穿设有方孔圆管,两个所述方杆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贯穿相邻的方孔圆管内腔,并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轴,两个所述活动轴相远离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拉伸板,所述机壳的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且所述液压推杆的动力端与相邻的拉伸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方孔圆管的外侧相邻一端均套接有从动锥形齿轮,且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顶部啮合有传动锥形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锥形齿轮的顶部圆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机壳的内腔左右两侧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横板,两个所述第一转杆的顶端分别与相邻的横板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转杆的外侧靠近顶端处均套设有第一蜗轮,两个所述第一蜗轮的前侧共同啮合有第一蜗杆,且所述第一蜗杆的右端与机壳的内腔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机壳的左侧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且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内腔左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机壳的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蜗杆的左端贯穿第三轴承内腔,并与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金生,未经陆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62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