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共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32379.3 申请日: 2023-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5927018A 公开(公告)日: 2023-04-07
发明(设计)人: 陈彦;闫冬梅;章俊强;朱石磊;胡洪青;黄宇哲;陈洁琳;邓海兰;李勇;郝允博;陈诗婷;陈浩;闫超 申请(专利权)人: 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23L31/00;A61K8/9728;A61Q19/08;A61K36/06;A61K36/074;A61P39/06;C12R1/645
代理公司: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乔恒婷
地址: 244000 安徽省铜***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灵芝 菌丝体 药用 发酵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共发酵液的制备方法,通过灵芝菌丝体和药用真菌菌丝体共同发酵,其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增加1倍多),同时发酵液还能够产生具有令人愉悦的天然果香;该双菌发酵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时间短、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易于规模生产,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及日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生产技术领域,可应用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共发酵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又称瑞草、仙草是我国中医药宝藏中的珍品,,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食兼用大型真菌,其孢子、菌丝和子实体均可利用,药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灵芝,扶正气,久服,益寿延年,认为灵芝是祛病延年、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珍贵药品,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目前,已经从灵芝中分离到400余种化合物,其中多糖类、核苷类、三萜类被认为是灵芝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消炎抗菌、保肝护肝、免疫调节等功能,且几乎无毒副作用,已在医药健康和化妆品领域广泛应用。

由于人工栽培灵芝的生长周期长(大于2~3个月),受环境影响大,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生产成本高,极大地影响了灵芝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在健康产业中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生物发酵技术的广泛应用,灵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研制和生产实际中,人们发现很多重要的生化过程仅仅依靠单株菌种难以能完成或只能进行微弱的反应,只有依靠2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共同培养发酵才能实现,即为混菌培养或混菌发酵。目前微生物混菌发酵在代谢产物的生产中已有应用,如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的生产。近年来采用米曲霉、纳豆芽孢杆菌2株菌种混菌发酵制作纳豆,可酿出不仅具有较高纳豆激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而且还具有中国传统豆豉香味的纳豆。

基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共发酵液的制备方法,通过两种药用真菌的共同培养发酵及协同作用完成其生理生化发酵过程,提高其药理活性成分及含量,甚至产生新的功效组分。灵芝等双菌共培养发酵技术,可缩短活性成分的制备时间,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促进灵芝等我国珍稀药用真菌在功能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开发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共发酵液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使得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之间相互促进发酵,可显著提高其发酵液的生物活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共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灵芝菌丝体的培养

1a、菌种活化:将灵芝母种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28℃恒温静置培养6-8d;

1b、种子液发酵培养:用接种铲从1a活化后的灵芝菌固体培养基上切取2-3块0.5×0.5cm2的菌块,接入100mL灵芝菌种子液培养基中,于28℃、120r/min条件下,恒温摇床培养6-8d;

本发明选用的灵芝母种为赤芝。

步骤2:药用菌菌菌丝体的培养

2a、菌种活化:将药用菌母种接种于PDA固体培养基上,28℃恒温静置培养10-15d;

2b、种子液发酵培养:用接种铲从2a活化后的药用菌固体培养基上切取1块1×1cm2的菌块,接种到500mL的药用菌菌丝体液态培养基中,在28℃的恒温箱中静置培养12d;

所述药用菌菌种购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为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Scop.exFr.)Sing,其菌种库编号为ACCC51415。

步骤3:共发酵培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未经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2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