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驱避剂与双性诱集剂联合防控实蝇类害虫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032057.9 申请日: 2023-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5843834A 公开(公告)日: 2023-03-28
发明(设计)人: 田厚军;魏辉;陈勇;林硕;郑月琴;陈艺欣;赵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65/18 分类号: A01N65/18;A01N65/08;A01N37/02;A01N37/18;A01N35/04;A01N35/02;A01N27/00;A01P17/00;A01P19/00;A01P7/04;A01M1/02;A01M1/10;A01G13/00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刘佳;蔡学俊
地址: 350013 福建省***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驱避剂 双性诱集剂 联合 防控实蝇类 害虫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驱避剂与双性诱集剂联合防控实蝇类害虫的方法,所述驱避剂是以土荆芥精油和蓖麻精油为活性成分,所述双性诱集剂是将100μg/ml的N‑(3‑甲基丁基)甲酰胺、乙酸丁酯、丁酸甲酯、茴香醛、β‑石竹烯和癸醛溶液按相同质量混合制成。本发明采用天然植物精油作为驱避剂,其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对实蝇的趋避效果较好;所用双性诱集剂中物质结构多样,靶标位点作用广泛,既有专性吸引雄虫也有专性吸引雌虫,同时还有雌雄双诱化合物,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对实蝇的防治效果,因而使本发明联合防控方法对实蝇类害虫具有较强的趋避‑诱集作用,且其具有成本低廉、环保高效、无农药残留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昆虫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驱避剂与双性诱集剂联合防控实蝇类害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实蝇,双翅目无瓣类实蝇科的通称,隶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世界已知约500属4500余种。实蝇体中小形,头部圆球形,中胸发达,翅具花斑。实蝇是植食性昆虫,幼虫均为潜食性,危害植物各部,从根、茎、叶、花乃至果实,许多种类为作物害虫,其中为害果实的种类尤为重要,诸如地中海实蝇、苹果实蝇、樱桃实蝇都是举世闻名的,这些种类均属世界检疫对象,在中国尚未发现。中国亦已发现若干种类为害柑橘、梨、瓜等果蔬的重要害虫,例如柑橘实蝇、柑橘小实蝇、瓜实蝇和枸杞实蝇等。

化学诱集目前是国内外防治果树和蔬菜上实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诱集单一、效率不高,所诱集的实蝇基本上为雄虫,而雌虫依然可以进行随意交配,导致其防治效果较差。多种模式联合诱杀实蝇则成为实蝇防控技术的最优策略。对实蝇具有雌雄双诱的复合物的研发已成为当前诱杀防控的热点,但目前并未见到基于植物源物质的实蝇雌雄双诱产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驱避剂与双性诱集剂联合防控实蝇类害虫的方法。本发明基于昆虫化学生态学原理,以对雌雄实蝇诱集性能高的寄主植物源物质为核心,配以适量的实蝇性诱剂,达到雌雄双诱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驱避剂与双性诱集剂联合防控实蝇类害虫的方法,其是将驱避剂置于高2cm、直径0.5cm、深1cm的橡皮头式缓释载体内,将双性诱集剂滴入内径为0.1cm、长度5cm的PVC毛细管中,然后将装好的驱避剂和双性诱集剂按照外密内疏的方式悬挂在果园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避剂是将以丙酮为溶剂的10 g/L土荆芥精油溶液和5 g/L蓖麻精油溶液按质量比1~3:1~5混合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双性诱集剂是以液体石蜡为溶剂,分别配制100μg/ml的N-(3-甲基丁基)甲酰胺、乙酸丁酯、丁酸甲酯、茴香醛、β-石竹烯和癸醛的单一组分溶液,然后将各溶液按相同质量混合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实蝇类害虫包括桔小实蝇、瓜实蝇、地中海实蝇、柑橘大实蝇。

进一步地,其具体悬挂方式是将驱避剂悬挂在果蔬园的中间位置、被保护作物上方距其顶部10-20 cm的位置;然后将双性诱集剂悬挂于被保护作物上上方距其顶部10-20cm、距驱避剂25-30m的位置,并使其以驱避剂的悬挂位置为中心呈对称、直线排列,且两个双性诱集剂间距离50-60 m。

进一步地,悬挂的双性诱集剂的数量为悬挂的驱避剂数量的4倍。

进一步地,若果蔬园面积较大,还可在悬挂的双性诱集剂外围,按照驱避剂、双性诱集剂交替的方式进行多层悬挂,将实蝇彻底消灭在特定区域,以实现对整个果蔬园的防控。

本发明中各组分的作用和功效具体如下:

N-(3-甲基丁基)甲酰胺是一种对实蝇类昆虫雄虫引诱能力较强的性诱组分。

乙酸丁酯是一种对实蝇类昆虫雄虫具有较强诱集活性的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20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