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辐照阻燃透明尼龙线缆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1121.1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波;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高新核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23/08;C08K5/3492;C08K5/5398;C08K3/02;C08K3/32;H01B7/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陈昊宇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照 阻燃 透明 尼龙 线缆 护套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微辐照阻燃透明尼龙线缆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护套材料的原料包括:PA630~90份;阻燃母粒5~25份;交联剂0.1~10;增塑剂0~5份;润滑剂0~1份;抗氧剂0.2~1份。制备方法包括:将90~100份的PA6和0.1‑10份的TAIC粉加入真空反应釜;再进行140~170℃高温反应,使TAIC和PA6进行固相反应,螺杆转速为300~350转/min;将反应好的粒子再经过辐照强度为0.5~1M微辐照后和阻燃母粒润滑剂和抗氧剂通过双螺杆挤出,增塑剂通过液注口加入,得到微辐照阻燃透明尼龙线缆护套材料。本发明通过添加特定的阻燃剂和特殊的助剂大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且挤出后不影响其透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套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微辐照阻燃透明尼龙线缆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PA,俗称尼龙)是美国DuPont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聚酰胺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酰胺基,用作塑料时称尼龙,用作合成纤维时我们称为锦纶。
在国内外,尼龙6常用于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等布电线、电子线等线型。在通讯光缆领域,也使用尼龙6作为光缆护套使用。具有突出的耐候性、耐低温性能好、尺寸稳定、强度高、韧性好、耐磨减震和耐腐蚀等特性,并且防白蚁和老鼠,是电缆护套的优秀用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电缆护套及大尺寸电力电缆护套。
从目前的国内专利来看,有利用增粘剂对尼龙进行改性增加其挤出性能,如专利CN102020842A;有介绍用磷氮阻燃剂和阻燃协效剂对尼龙进行阻燃做成阻燃尼龙线缆,如专利CN104672887A;有运用MCA做尼龙线缆阻燃剂,如专利CN113354929A;有运用加入交联剂在通过辐照工艺提高注塑材料的耐热温度,如专利CN114316580A。
从目前的国内专利来看,有利用增粘剂对尼龙进行改性增加其挤出性能,如专利CN102020842A,但是这类尼龙线缆材料阻燃性能欠佳,运用场景受限;有介绍用磷氮阻燃剂和阻燃协效剂对尼龙进行阻燃做成阻燃尼龙线缆,如专利CN104672887A,这类线缆材料透明性欠佳;有运用MCA做尼龙线缆阻燃剂,如专利CN113354929A,但这类材料挤出性能不稳定;有运用加入交联剂在通过辐照工艺提高注塑材料的耐热温度,如专利CN114316580A,这类只是工程材料在成型后在进行辐照,而尼龙护套材料里面有其他线缆材料,辐照过后性能会出现较大程度变化,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发明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辐照阻燃透明尼龙线缆护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辐照阻燃透明尼龙线缆护套材料,其原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PA6 30~95份;
阻燃母粒 5~25份;
交联剂 0.1~10;
增塑剂 0~5份;
润滑剂 0~1份;
抗氧剂 0.2~1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原理优选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PA6 60~95份;
阻燃母粒 5~20份;
交联剂 0.1~1;
增塑剂 0~5份;
润滑剂 0~1份;
抗氧剂 0.2~0.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高新核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高新核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广核三角洲(江苏)塑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1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