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抑菌效果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0640.6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8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剧树林;高菁;王志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天利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5/08;C08K3/36;C08K7/06;C08K3/22;C08K3/014;C08K5/00;C08K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何路;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效果 医用 聚氯乙烯塑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抑菌效果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成分:聚氯乙烯80‑100份、抗菌剂8‑15份、耐寒剂5‑10份、PVC树脂50‑80份、添加剂20‑50份,聚氯乙烯为颗粒状,抗菌剂为壳聚糖微粉、二氧化钛,且壳聚糖微粉、二氧化钛之间比例为1‑1.2:0.4‑0.8,耐寒剂为塑料增韧耐寒剂,添加剂包括以下成分:硅微粉、碳纤维粉末、阻燃剂、抗氧化剂、防紫外线整理剂及荧光粉,且硅微粉、碳纤维粉末、阻燃剂、抗氧化剂、防紫外线整理剂及荧光粉之间比例为0.8‑1:1‑1.2:0.4‑0.6:0.2‑0.4:0.2‑0.4:0.3‑0.5。本发明所设计的硅微粉、碳纤维粉末,硅微粉、碳纤维粉末加入聚氯乙烯材料可以提高聚氯乙烯材料成型产品的强度,从而满足现有医用塑料制品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聚氯乙烯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抑菌效果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医用塑料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增速和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而备受瞩目,通过采用新型的塑料材料,可以使得医疗器械更安全、更环保。
如中国专利号为CN105237906A,公开日为20160113的一种高回弹性抗菌型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高回弹性抗菌型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超高分子量聚氯乙烯树脂100份,增塑剂40~80份,弹性体10~60份,辅助增塑剂5~20份,热稳定剂0.5~5份。本发明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良好,满足GB15593-1995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相关要求,回弹性优异、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医用PV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PVC塑料具有抗菌、抑菌、回弹性优异的特性,能够缩短环氧乙烷灭菌周期,提高灭菌效率。
上述以及在现有技术中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强度较低,无法满足现有医用塑料制品的需求,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医用聚氯乙烯塑料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抑菌效果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抑菌效果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包括以下成分:聚氯乙烯80-100份、抗菌剂8-15份、耐寒剂5-10份、PVC树脂50-80份、添加剂20-50份,所述聚氯乙烯为颗粒状,所述抗菌剂为壳聚糖微粉、二氧化钛,且壳聚糖微粉、二氧化钛之间比例为1-1.2:0.4-0.8,所述耐寒剂为塑料增韧耐寒剂,所述添加剂包括以下成分:硅微粉、碳纤维粉末、阻燃剂、抗氧化剂、防紫外线整理剂及荧光粉,且硅微粉、碳纤维粉末、阻燃剂、抗氧化剂、防紫外线整理剂及荧光粉之间比例为0.8-1:1-1.2:0.4-0.6:0.2-0.4:0.2-0.4:0.3-0.5。
一种具有抑菌效果的医用聚氯乙烯塑料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材料:根据加工需求选取材料,而后对材料进行称量并分类存放;
S2.研磨混合:将上述选择好的材料加入球磨机中,而后启动球磨机对材料进行研磨,使得材料混合均匀;
S3.挤出成型:将上述混合得到的材料倒入带有真空功能的微管挤塑机中,而后启动挤塑机,使得材料融化被挤出,从而得到成型的微管;
S4.成品检测:裁取上述成型的微管与现有技术成型的微管,而后再对两种微管进行测试,从而判断微管的好坏。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研磨时材料分批次加入,且分三批加入。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研磨混合时球磨机采用低速-高速-高速三段方式进行研磨混合,且高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300-400转/min,低速搅拌的速度为100-200转/min。
进一步的,所述S3中挤出成型时微管挤塑机一直开启真空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天利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天利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0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