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主动悬置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5666.1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39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楠楠;崔有刚;高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谢湘宁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悬置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主动悬置及车辆,半主动悬置包括: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连接,第一安装架上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安装架弹性连接,第一安装部用于靠近动力总成设置,第二安装部用于远离动力总成设置;第一缓冲部与第一安装架的用于朝向动力总成的一侧连接,第一缓冲部用于与动力总成弹性抵接;第二缓冲部与第二安装架的朝向第二安装部顶部以及底部的两个部位连接,第二缓冲部用于与第二安装部弹性抵接;第三缓冲部与第二安装架的朝向第二安装部左部以及右部的两个部位连接,第三缓冲部用于与第二安装部弹性抵接。上述结构从X向、Y向以及Z向来降低动力总成振动传导,以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主动悬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的振动通过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或车架,经座椅和地板传到乘客,直接影响着乘客的舒适性和用户体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在整车NVH性能开发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是车内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发动机扭矩越来越大,瞬态冲击载荷变大,对动力总成悬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动力总成悬置既能有大刚度全方向限位控制动力总成位移量,又能有大阻尼隔离动力总成振动和应对大冲击载荷。常见的三点式布置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后悬置通常为橡胶悬置,竖直方向布置z向限位比较容易实现,x和y向限位功能弱,同时橡胶阻尼偏小,不能满足动力总成在宽广频率范围内对悬置系统的隔振要求,不利于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进一步提升。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主动悬置、动力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半主动悬置,包括:骨架,骨架包括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连接,第一安装架上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架上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安装架弹性连接,其中,第一安装部用于靠近动力总成设置,第二安装部用于远离动力总成设置;第一缓冲部,第一缓冲部与第一安装架的用于朝向动力总成的一侧连接,第一缓冲部用于与动力总成弹性抵接;第二缓冲部,第二缓冲部与第二安装架的朝向第二安装部顶部以及底部的两个部位连接,第二缓冲部用于与第二安装部弹性抵接;第三缓冲部,第三缓冲部与第二安装架的朝向第二安装部左部以及右部的两个部位连接,第三缓冲部用于与第二安装部弹性抵接。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架的中部具有镂空区域,第二安装部通过弹性件与第二安装架的内壁连接,第二安装部位于镂空区域内,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安装架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朝向第二缓冲部设置,第二凸起朝向第三缓冲部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架的镂空区域为圆柱形区域。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为成型在第一安装架上的两个耳板,两个耳板之间形成避让区域。
进一步地,第一缓冲部为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的远离第一安装架的一侧面为波纹面。
进一步地,骨架的外侧面上安装有阻尼器,阻尼器的轴向方向与第二缓冲部的缓冲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均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半主动悬置,半主动悬置为上述的半主动悬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5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