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减震塔多点自动测量定位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23954.3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6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郑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万奈特测量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G01B2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崔婕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 多点 自动 测量 定位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铝合金压铸件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减震塔多点自动测量定位设备,包括上层定位组、中层定位组和下层定位组,所述上层定位组、中层定位组和下层定位组对减震塔在三维坐标系中形成六个自由度的限制。本发明使各施力头对减震塔产生设定阈值的挤压力,并且通过限制板与施力头的贴合,从而完成对该设定阈值的挤压力的维持,并通过多点同步施压,进而完成了对减震塔设定压力的六点定位,以避免每次进行测量矫正后都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导致测量的基准点发生改变,造成各点位的坐标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影响测量的准确率,且需要频繁的装夹,不仅操作困难且浪费了大量劳动力,影响测量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铝合金压铸件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减震塔多点自动测量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塔是连接减震器和汽车车身的关键部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到分散冲击载荷的作用,要求其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塑性及韧性。减震塔多为薄壁铸件,其平均厚度不到3mm。传统测量方式需要借助机械工装,减震塔生产员手动装夹,然后把带零件的工装搬放在三坐标测量仪上,由三坐标测量员测量相应点位。如果测量结果不合格,需要取下进行矫正整形,然后再次进行测量,直到合格。
上述测量过程中,首先每次矫正后都需要进行重新装夹测量,导致每次进行测量时都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导致测量的基准点发生改变,造成各点位的坐标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影响测量的准确率,且需要频繁的装夹,不仅操作困难且浪费了大量劳动力,影响测量的效率;
并且在对减震塔进行定位时,无法根据减震塔的材质、厚度,调整其定位所需的挤压力,易造成定位时定位点受力过大导致减震塔出现变形和裂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减震塔多点自动测量定位设备,具备定位点进行设定力定位、一次定位且多次矫正和定位合格检测等优点,解决了每次进行测量时都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导致测量的基准点发生改变,造成各点位的坐标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影响测量的准确率,且需要频繁的装夹,不仅操作困难且浪费了大量劳动力,影响测量的效率,以及在对减震塔进行定位时,无法根据减震塔的材质、厚度,调整其定位所需的挤压力,易造成定位时定位点受力过大导致减震塔出现变形和裂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每次进行测量时都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导致测量的基准点发生改变,造成各点位的坐标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影响测量的准确率,且需要频繁的装夹,不仅操作困难且浪费了大量劳动力,影响测量的效率,以及在对减震塔进行定位时,无法根据减震塔的材质、厚度,调整其定位所需的挤压力,易造成定位时定位点受力过大导致减震塔出现变形和裂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减震塔多点自动测量定位设备,包括上层定位组、中层定位组和下层定位组,所述上层定位组、中层定位组和下层定位组对减震塔在三维坐标系中形成六个自由度的限制,且所述上层定位组、中层定位组和下层定位组均包括了支撑点位和施力点位,所述减震塔位于所述支撑点位和施力点位之间,所述支撑点位对所述减震塔形成支撑,且所述施力点位逐渐靠近所述支撑点位,直至所述施力点位对所述减震塔形成设定阈值的挤压力,以对所述减震塔形成定位;
其中,所述施力点位包括了柱体和施力头,所述柱体逐渐靠近所述支撑点位,以使所述施力头与减震塔接触后与所述柱体产生沿其中轴线方向的相对滑动,所述施力头连接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上安装有测压点和限位板;
所述施力头相对所述柱体逐渐产生相对滑动,以使所述测压点产生与施力头相对所述柱体滑动方向相反方向上的力的同时,带动所述驱动件运转,使所述驱动件带动限位板逐渐靠近所述施力头,直至所述测压点所产生的力达到设定阈值为止,此时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施力头相贴合以限制所述施力头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点位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方型腔,所述方型腔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标位套,所述标位套的内壁螺纹连接有支撑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万奈特测量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万奈特测量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3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和电池混合能量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