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电机外壳加工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23882.2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6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柱;陈万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福凯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4B41/06 |
代理公司: | 福建企来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310 | 代理人: | 隆前进 |
地址: | 35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电机 外壳 加工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电机外壳加工夹具,涉及到发电机外壳用夹具技术领域,包括加工台,夹具设置有两组,两个夹具相对设置,夹具呈矩形盒体结构,夹具的内部设置有主气腔,两个夹具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置有伸缩卡件,安装孔设置有多组,多组安装孔呈矩阵分布。本发明为了解决夹具对汽车发电机壳体进行夹持时容易出现夹持不稳定导致汽车发电机壳体脱离的问题,将夹具设置为矩形盒体结构,伸缩卡件能够伸出合适的长度从而卡合在汽车发电机壳体表面的凹陷位置,从而根据汽车发电机壳体表面的形状对其进行对应的夹持固定,使得汽车发电机壳体被两个夹具夹持时不易脱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外壳用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发电机外壳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汽车发电机壳体需要经历车削、钻孔、打磨和抛光等加工步骤。在汽车发电机壳体进行对应的加工时,均需要夹具对汽车发电机壳体进行夹持,但由于汽车发电机壳体表面凸起和凹陷较多,且形状较为不规则,不同大小的汽车发电机壳体表面的凸起和凹陷分布位置也不同,夹具对汽车发电机壳体进行夹持时容易出现夹持不稳定导致汽车发电机壳体脱离的现象。
因此,提出一种汽车发电机外壳加工夹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电机外壳加工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电机外壳加工夹具,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呈矩形框体结构,矩形框体结构中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上方开口的凹字形结构,所述凹字形结构的中部设置有中间基板,所述中间基板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传动连接有电机转轴,所述电机转轴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呈凹字形框架,且移动架与加工台平行,凹字形框架中设置有夹具;
所述夹具设置有两组,两个夹具相对设置,所述夹具呈矩形盒体结构,夹具的内部设置有主气腔,两个夹具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设置有伸缩卡件,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多组,多组安装孔呈矩阵分布,所述伸缩卡件包括外筒、内筒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外筒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安装孔中,外筒的另一端伸入主气腔的内部,所述内筒滑动设置于外筒中,所述内筒靠近安装孔的一端活动穿过外筒的端面,所述内筒远离安装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内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筒远离安装孔的一端内壁上,所述内筒远离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中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在内筒内部和外筒内部之间,所述外筒远离安装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中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进气管连通在外筒内部与主气腔之间,两个夹具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与主气腔内部连通。
优选的,两个夹具相互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设置有多个,一个第一排气孔和一个第二排气孔搭配后对应一组伸缩卡件,所述内筒远离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气孔,所述外筒远离安装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内气孔和第三内气孔,所述第二内气孔和第三内气孔中均设置有单向阀和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内气孔的一端连通内筒的内部,第一内气孔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管,所述第一弹性连接管远离第一内气孔的一端与第二内气孔连通,所述第二内气孔远离第一弹性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弹性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弹性连接管远离第二内气孔的一端与第一排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远离第二弹性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夹具的外部,所述第三内气孔的一端与外筒的内部连通,第三内气孔的另一端与第三弹性连接管连通,第三弹性连接管远离第三内气孔的一端与第二排气孔连通,第二排气孔远离第三弹性连接管的一端与夹具的外部连通。
优选的,两个夹具相互靠近的一面均设置有清理孔,所述清理孔设置有多个,清理孔连通在主气腔与夹具的外部之间,所述清理孔中设置有第四电磁阀,多个清理孔呈矩阵状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福凯电气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福凯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38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