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银黄铜基焊料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0563.8 | 申请日: | 202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3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牛超楠;张观军;张旭东;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钱云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黄 焊料 | ||
本发明涉及黄铜钎焊料领域,提供一种无银黄铜基焊料。所述无银黄铜基焊料包括铜、锌、锡、锰和硅,按重量百分比计,锌的含量为20~33%,锡、锰和硅的总和与锌的质量比为5.1:33~15.5:20。本发明通过降低锌元素的含量为20~33%,配伍适量的锡、锰和硅,可以在不添加贵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及危害元素的前提下,实现黄铜基焊料的降熔效果,将熔点降低至830~860℃。而且,在实现低熔点的同时避免降熔元素Sn、Mn、Si的添加而产生大量的硬脆性β’‑Cu相和γ‑Cu相,本发明成分范围内的焊料合金组织均控制在(α+β’)混合相区,保证了焊料的强度和加工成型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铜钎焊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银黄铜基焊料。
背景技术
针对铜-钢火焰和感应钎焊,目前通常采用含银焊料如45Ag(牌号HL303)、30Ag(牌号HL323)、25Ag(牌号HL302)等,焊料形式为焊丝、焊环形式。银元素Ag的添加一方面降低焊料的熔点,另一方面促进焊料的流动,但银元素Ag的存在显著提高了焊料的成本。
传统的铜磷焊料(如BCu93P)因成本低、熔点低(710~820℃)而广泛应用于行业内的铜-铜火焰和感应钎焊,但焊料的磷元素P在钎焊过程中除了与铜反应生成Cu3P脆性相之外,还会与钢反应生成高脆性的Fe-P化合物聚集在焊缝,增大了焊缝的脆性,进而降低了焊缝的强度和韧性,故不适于铜-钢钎焊。
从降低成本和可焊接性的角度出发,黄铜基焊料是一种适用于铜-钢钎焊的品类。黄铜焊料主要成分为铜Cu和锌Zn元素,常用来进行纯铜、铜合金、钢等材料的火焰和感应钎焊,其成本虽然低,但熔点相对于银焊料和铜磷焊料较高。市面上常见的如HS221焊料(成分Cu59Zn-1Sn)的熔点约890~920℃,HL105焊料(成分Cu58ZnMn)的熔点约890~950℃。高的熔点需要匹配高的钎焊温度以保证焊料充分熔化,则不可避免的存在母材过烧的情况,进而导致钎焊不良,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HL102和HL103焊料中含有较多的锌Zn元素(46~52wt.%),锌Zn元素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焊料的熔点,然而焊料中出现了大量硬脆性的β’-Cu相、γ-Cu相及其混合组织,导致焊料塑韧性差且较难加工成型。也有焊料(BCu60ZnSi、BCu59ZnSn)添加少量的其他元素如锡Sn、硅Si等元素以降低熔点,虽然可以保证焊料的塑韧性,但其熔点仍接近900℃。
针对黄铜基焊料,相关文献也进行了报道。CN114434044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磨环保黄铜钎料及其制作方法”,在Zn元素含量42.47~44.25%的基础上添加了10%的稀土元素RE以及少量的Sn、Mn、Si元素。稀土元素RE虽然可以提高焊料的性能,但无疑增加了焊料的成本。
CN112621017A公开了“一种黄铜焊料及利用该焊料焊接碳钢与紫铜的纤焊工艺”,提出了Zn含量38.42~38.58%、Sn含量1.15~1.2%的黄铜焊料,同时焊料中添加了微量的铅元素Pb和镉元素Cd。在熔炼和钎焊过程中,Cd元素会蒸发形成有毒的Cd蒸汽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Cd、Pb元素均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这无疑对生产现场保护和环保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银黄铜基焊料,其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将熔点降低至830~86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银黄铜基焊料,包括铜、锌、锡、锰和硅,按重量百分比计,锌的含量为20~33%,锡、锰和硅的总和与锌的质量比为5.1:33~15.5:2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银黄铜基焊料,通过降低锌元素的含量为20~33%,配伍适量的锡、锰和硅,可以在不添加贵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及危害元素的前提下,实现黄铜基焊料的降熔效果,将熔点降低至830~860℃,明显低于市场常规的黄铜焊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锡、锰、硅的质量比为(3~9):(2~5):(0.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0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