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磷酸盐稀土矿中回收稀土和磷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5010.3 | 申请日: | 202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5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莫丰侨;许思玉;朱光荣;冯新揣;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乐山锐丰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3/08;C22B3/40;C01B25/222;C01B25/234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12 | 代理人: | 李龙 |
地址: | 6148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盐 稀土 回收 磷酸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稀土回收领域,提供了一种从磷酸盐稀土矿中回收稀土和磷酸的方法。主旨在于解决现有方法废渣量大,硫酸消耗大,产生的烟尘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磷资源未得到有效回收;氢氧化钠分解法水资源消耗大,且在处理废水过程中能耗较高,生产成本大的问题。主要方案包括利用一定条件下硫酸浸出磷酸盐稀土矿,将稀土磷酸盐转化成硫酸稀土,置换出磷形成磷酸的原理。将该浸出液利用萃取的方式回收磷酸,利用水浸回收硫酸稀土。不仅保证了稀土的浸出率在98.5%以上,磷元素的浸出率在98.5%以上,更重要的是将矿物中的磷元素利用萃取进行了回收,得到一种杂质含量低的稀磷酸溶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回收领域,提供了一种从磷酸盐稀土矿中回收稀土和磷酸的方法。
发明背景
磷酸盐稀土矿物是我国重要的稀土资源之一,因其难分解的特性,传统工艺上采用浓硫酸焙烧和氢氧化钠分解法。两种方法对该矿种都能达到95%以上的收率,但硫酸焙烧法废渣量大,硫酸消耗大,产生的烟尘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磷资源未得到有效回收;氢氧化钠分解法水资源消耗大,且在处理废水过程中能耗较高,生产成本大。
本发明从资源回收利用、绿色环保的方向出发,对该种矿物采用稀硫酸浸出的方法,降低硫酸的消耗,避免环境污染。将稀土转化成硫酸稀土回收,磷资源转化成磷酸进行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方法废渣量大,硫酸消耗大,产生的烟尘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磷资源未得到有效回收;氢氧化钠分解法水资源消耗大,且在处理废水过程中能耗较高,生产成本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从磷酸盐稀土矿中回收稀土和磷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磷酸盐稀土矿测定出磷含量与稀土含量,将其磨至-400目与摩尔浓度9mol/L的硫酸在140±5摄氏度反应2-3小时,反应完成后得到硫-磷混酸、硫酸稀土沉淀和未完全浸出的矿物,检测出混酸的五氧化二磷浓度、氢离子摩尔浓度、REO浓度,将硫酸稀土沉淀水浸,得到水浸液和未完全浸出的矿物,检测未完全浸出矿重量、稀土含量及磷含量;
步骤2、选用TBP+异辛醇+煤油的中性混合萃取剂;
步骤3、将步骤1所得的混酸用步骤2所配置的中性混合萃取剂进行12级分馏萃取,其中萃取段6级,洗涤段3级、反萃段3级;
步骤4、控制有机相、硫-磷混酸、洗涤剂和反萃剂的流比1∶1∶0.2:0.25进行分馏萃取,其中在萃取段1级得到混酸萃余液,检测其REO浓度、五氧化二磷浓度和氢离子摩尔浓度,在反萃段10级得到的稀磷酸溶液检测其五氧化二磷浓度及氢离子摩尔浓度;
步骤5、步骤4得到的混酸加入浓硫酸使氢离子摩尔浓度达到了16-20mol/L,将步骤1中未完全浸出的矿物加入其中继续反应,得到混酸浸出液和少量废渣,废渣检测重量、稀土品位和五氧化二磷含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混酸返回步骤1浸出原矿形成循环。(1步骤得到的混酸中含有以铁离子为主的非稀土阳离子,在多次循环后,由于混酸进入萃取工序前要做降温处理,此时会有非稀土硫酸盐结晶析出,分离出该结晶防止其进入硫酸稀土产品中影响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有机相TBP用5%的碳酸钠水溶液进行洗涤,以除去TBP中的杂质MBP和DBP。
上述技术方案中,TBP、异辛醇和煤油按照30%:30%:40%的比例配制中性混合萃取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洗涤剂选用摩尔浓度lmol/L的稀磷酸,反萃剂选择45±5摄氏度热水。
因为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因此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乐山锐丰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乐山锐丰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5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弧形连体结构体系
- 下一篇:一种可控让压变形的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