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挡土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1765.6 | 申请日: | 2023-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3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豪;陈阳;张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杨长青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挡土墙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挡土墙结构,岩土工程领域,解决现有挡土墙在施工完成后难以满足挡土高度增加的受力需求。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挡土墙结构,包括连续布置的挡墙单元,相邻两个挡墙单元之间为结构缝;每个挡墙单元包括基础块,以及堆叠于基础块的外侧和顶部的面板片或面板片堆叠体,面板片堆叠体由至少两块面板片堆叠而成,面板片包括板体,板体顶部设置端头,板体底部设置趾板,基础块的外侧和顶部设置面板片或面板片堆叠体,挡墙单元的高度在增加的同时,厚度也同步增加,可以满足挡土高度增大的受力需求,保证土体的安全。挡墙单元背侧的回填土内埋设格栅,格栅形成加筋土,使挡墙单元背侧的土体更稳固、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挡土墙结构。
背景技术
挡土墙多用于支挡后方土体,使场地形成上下平台,扩大下部场地的使用面积。挡土墙可采用现浇方式施工,也可采用装配式结构,无论是现浇的挡土墙,还是采用装配式的挡土墙,挡土墙一旦施工完成,其墙身厚度就确定了。当场地遇到后期规划调整,挡土墙在施工后需要增加挡土高度时,若直接在已有的挡土墙墙顶施工混凝土进行加高,由于挡土墙的墙身厚度并未相应增加,在新施工的混凝土产生的荷载以及后侧土体荷载增大的影响下,可能导致挡土墙失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挡土墙结构,解决现有挡土墙在施工完成后难以满足挡土高度增加的受力需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挡土墙结构,包括连续布置的挡墙单元,相邻两个挡墙单元之间为结构缝;每个挡墙单元包括基础块,以及堆叠于基础块的外侧和顶部的面板片或面板片堆叠体,基础块和面板片均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块呈柱状且横截面为矩形,面板片包括板体,板体顶部的内侧设置端头,板体底部的外侧设置趾板;
与基础块接触的面板片的板体位于基础块的外侧,与基础块接触的面板片的端头位于基础块的顶部,且端头的底面与基础块的顶面之间设置适配的锁固结构;
面板片堆叠体由至少两块面板片堆叠而成,任意相邻两层面板片的上层堆叠于下层的外侧和顶部,上层的板体位于下层的板体的外侧,上层的端头位于下层的端头的顶部,相邻两层面板片的端头之间设置适配的锁固结构。
进一步的是:与基础块接触的面板片为Ⅰ型面板片,其他的面板片为Ⅱ型面板片,Ⅰ型面板片的板体底部的前侧设置凸出的Ⅰ型趾板,Ⅰ型趾板与板体形成挂台结构,Ⅱ型面板片的板体底部的前侧设置前向凸且向下延伸的Ⅱ型趾板,Ⅱ型趾板的前侧形成阳角、后侧形成阴角。
进一步的是:基础块的底面与各块面板片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的是:各块面板片的端头形成挡土墙墙背的侧面与基础块形成挡土墙墙背的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具体的:锁固结构为相互拼接的两个面中,其中一个面设置凸出体,另一个面设置凹槽,凸出体与凹槽相互适配。
更具体的:凸出体呈圆柱状或圆台状。
进一步的是:挡墙单元的背侧为回填土,回填土内埋设至少一层格栅,格栅水平布置,格栅的一侧与挡墙单元相连。
具体的:基础块与面板片的接缝处连接一层格栅,面板片堆叠体在端头之间的每个接缝处分别连接一层格栅。
具体的:相邻两层格栅的间距为50cm,单个挡墙单元的宽度为100cm。
具体的:格栅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格栅的一侧设置连接环,连接环套接于凸出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17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