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厢内地面下沉的运人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3605846.7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51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得臣;武云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远市蚁龙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0 | 分类号: | B62D33/00;B60N2/005;B60N2/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厢 地面 下沉 运人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厢内地面下沉的运人车,包括运人车主体,运人车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车厢,车厢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沉空间;车厢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的顶端设置有若干座椅,座椅与支撑台之间设置有座椅支撑架;座椅靠近车厢中间位置的一端设置有腿托机构;下沉空间的下沉距离设置为三十厘米;座椅支撑架包括设置在座椅与支撑台之间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中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杆。本实用新型在车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车厢的内部空间,且在现有座椅的基础上提高了座椅的腿部支撑长度,满足了工人对腿部承托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员运输车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车厢内地面下沉的运人车。
背景技术
运人车是将工人或其它人员从一个地点运输至另一个地点的车辆。在运人的过程中,提高车厢的舒适性是提高人性化的重要方面,但是现有运人车的车厢内地面较高,车厢内人员移动时较为不方便。
例如,中国专利号201420858965.X,公开了井下运人车,其包括车厢,底盘的纵梁与车厢的结合处设置限制两者沿车长和车宽方向位移及翻转的限位部,避免底盘和车厢在车宽和车长方向的位移和翻转,确保两者位置的相对固定。但是现有运人车的车厢内地面没有做下沉处理,使得车厢内的高度不足,因此相关人员在车厢内移动或者活动时不够灵活,同时车厢内座椅的长度很短,很多人员反应座椅对腿部的承托不足,舒适度满足不了相关人员的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厢内地面下沉的运人车,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厢内地面下沉的运人车,包括运人车主体,运人车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车厢,车厢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下沉空间;车厢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的顶端设置有若干座椅,座椅与支撑台之间设置有座椅支撑架;座椅靠近车厢中间位置的一端设置有腿托机构。
进一步的,为了在车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车厢内部空间变大,工人在车厢内活动范围大,移动更加灵活,下沉空间的下沉距离设置为三十厘米。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座椅与支撑台连接的稳定性,座椅支撑架包括设置在座椅与支撑台之间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中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杆。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延长座椅的腿部支撑长度,进而工人坐在座椅上时,可以将工人的大腿完全的支撑,满足了工人对腿部承托的需求,乘坐舒适度提高,腿托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架靠近车厢中间位置一端的两个圆筒,圆筒内部靠近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圆筒远离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圆孔,圆孔的顶端设置有方孔,圆孔的底端设置有方槽;腿托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圆筒远离固定架一端外部的圆杆,圆杆的一端贯穿圆孔并延伸至圆筒内,圆杆靠近圆筒内的一端且位于方槽内设置有方形卡块;圆杆的上方且位于座椅靠近车厢中间位置的一端设置有腿部支撑板,腿部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两个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套设在圆杆的外侧。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使圆杆与腿部支撑板连接,且不会影响圆杆的转动,连接板的两端且位于圆杆的圆周外侧设置有限位板;方孔及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方形卡块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车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车厢的内部空间,且在现有座椅的基础上提高了座椅的腿部支撑长度,满足了工人对腿部承托的需求。
(2)通过设置下沉空间,且下沉空间的下沉距离设置为三十厘米,从而在车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使得车厢内部空间变大,工人在车厢内活动范围大,移动更加灵活。
(3)通过在座椅上设置腿托机构,从而能够延长座椅的腿部支撑长度,进而工人坐在座椅上时,可以将工人的大腿完全的支撑,满足了工人对腿部承托的需求,乘坐舒适度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远市蚁龙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招远市蚁龙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605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