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单体以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96742.4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6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邵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86 | 分类号: | H01M50/186;H01M50/147;H01M50/17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448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体 以及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以及电池,该电池单体包括,壳体;顶盖,顶盖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内;第一绝缘构件,第一绝缘构件设置在顶盖与电极组件之间;其中,第一绝缘构件靠近顶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与第一限位槽中的一者,顶盖靠近第一绝缘构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与第一限位槽中的另一者,第一凸起部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单体在保证第一绝缘构件与顶盖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加快电池单体装配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单体以及电池。
背景技术
在汽车市场的推动下,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而作为车用的锂离子电池,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动车的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经常使用由钢材料或者铝材料制成的外壳作为电池单体的壳体。因铝壳具有质量轻、韧性好、加工方便等优点,铝壳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防止电池单体的壳体腐蚀,目前采用的是正极和顶盖导通的方法,以拉低正极对壳体的电位,理论上讲,正极和壳体导通后正极与壳体间的电压应为0V,但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出现了正极和壳体间电压大于0V的电池。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铝壳电池单体经长期放置或者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漏液现象,这一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会使电池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通过在顶盖与电极组件之间设置绝缘件,以隔离顶盖和电极组件,降低电池单体的发生漏液、短路风险。然而,在电池单体装配过程中保证绝缘件与顶盖之间的密封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有必要对电池单体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以及电池,可以在保证绝缘件与顶盖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的同时,加快电池单体装配过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其包括,
壳体;
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
第一绝缘构件,所述第一绝缘构件设置在所述顶盖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靠近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与第一限位槽中的一者,所述顶盖靠近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靠近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与第二限位槽中的一者,所述顶盖靠近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错位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设有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顶盖设有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或者,所述第一绝缘构件设有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所述顶盖设有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包括第一绝缘子部以及第二绝缘子部,所述第一绝缘子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子部设置在所述顶盖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第二绝缘构件;其中,所述第二绝缘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子部靠近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一侧设有第三凸起部与第三限位槽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绝缘构件靠近所述第一绝缘子部的一侧设有第三凸起部与第三限位槽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三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绝缘构件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的大小介于0.5毫米至3毫米之间;所述第二绝缘构件与所述电极组件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大小介于0.2毫米至2.5毫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967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