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65999.3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85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谭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科新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7/28 | 分类号: | H01C17/28;H01C1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韬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5 | 代理人: | 王元腾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位器 pin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位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位器碳片自动铆合装置,包括底座、顶座、碳片自动上料机构、导向竖轴、活动压板和升降推杆,料带由主带部、PIN脚部和边带部构成,每个PIN脚部靠近边带部设有与自身连为一体的凸管式铆钉,碳片上设有三个与凸管式铆钉配合的铆合孔;碳片自动上料机构能够将碳片输送至料带的上方并使得碳片交错套设在对应组的凸管式铆钉上,活动压板的下侧安装有切座、第一组冲杆和第二组冲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配合收料带机构可实现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大幅提高铆合效率,无需人工上下料,安全性高;同时铆合后的成品可以根据要求不切断,保持料带结构,方便铆合好的成品进行后续的注塑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位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由于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获得与输入电压成一定关系的输出电压,因此称之为电位器。碳片是电位器中重要的组件,在电位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铆合装置实现碳片和PIN脚的铆合。
传统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铆合装置其采用人工手动操作方式把三个铆钉放在碳片的三个孔上,通过人工脚踩控制气冲上的夹具逐个铆压,一分钟大约铆合20个左右,这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是铆合效率低下,增加了人工成本;二是人工放置料件至气冲冲压,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不能形成料带成品,不利于后续的注塑操作。
因此,需要对传统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铆合装置进行优化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顶座、碳片自动上料机构、导向竖轴、活动压板和升降推杆,所述底座和顶座之间安装有若干导向竖轴,所述顶座安装有升降推杆,所述升降推杆的活动端连接有活动压板,所述碳片自动上料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料带由主带部、PIN脚部和边带部构成,所述主带部的两侧对称设有边带部,所述边带部和主带部之间连接有三个PIN脚部,每个所述PIN脚部靠近边带部设有与自身连为一体的凸管式铆钉,碳片上设有三个与凸管式铆钉配合的铆合孔;所述碳片自动上料机构能够将碳片输送至料带的上方并使得碳片交错套设在对应组的凸管式铆钉上,所述活动压板的下侧安装有用于将边带部切断的切座,用于冲压凸管式铆钉将碳片和PIN脚部铆合的第一组冲杆,以及用于再次冲压凸管式铆钉使其成型图案的第二组冲杆。
进一步地,上述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装置中,所述碳片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接料座、碳片存储架、碳片输送轨道和横向推料块,所述接料座的上端安装有碳片存储架,所述碳片存储架中设有两个碳片码垛槽,所述接料座中设有与碳片码垛槽底端连通的接料槽,所述接料槽的一侧安装有横向推料块,所述横向推料块由外接的横向推杆带动位移,所述接料槽的另一端安装有碳片输送轨道,所述碳片输送轨道由下轨板和上轨板拼接而成,所述下轨板和上轨板之间设有并排的第一碳片滑槽和第二碳片滑槽,所述下轨板和上轨板位于第一碳片滑槽的外端贯穿开设有第一落料槽,所述下轨板和上轨板位于第二碳片滑槽的外端贯穿开设有第二落料槽,所述第一落料槽、第二落料槽的下方区域为料带的输送区。
进一步地,上述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装置中,所述接料座固定在底座的侧部,所述横向推杆安装在接料座上。
进一步地,上述电位器碳片和PIN脚的自动铆合装置中,所述碳片存储架中两个碳片码垛槽内的碳片朝向相反,且呈对角分布,当两个碳片分别经所述第一落料槽、第二落料槽落下时,刚好交错套设在对应组的凸管式铆钉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科新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科新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65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炼油用汽提塔
- 下一篇:一种楼梯栏杆卡具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