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解碳酸锂固体测试可磁化颗粒数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62994.5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61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单兵兵;赵云虎;缪建存;顾甜甜;秦锦;周啸刚;秦芳;曹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8;G01N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助之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8 | 代理人: | 王风平 |
地址: | 2266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解 碳酸锂 固体 测试 磁化 颗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解碳酸锂固体测试可磁化颗粒数的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瓶,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瓶口的上端安装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口安装有第一气体导管,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一侧安装有集气瓶,所述集气瓶的瓶口的上端安装有第一中间固定塞,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塞的上端靠近二氧化碳气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进气导管,所述第一进气导管的进气端与第一气体导管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塞的上端远离第一进气导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气导管,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塞的上端第一进气导管与第一出气导管之间通过固定夹安装有搅拌器。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溶解碳酸锂装置,该装置使用操作简单,便于后续进行多种项目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酸锂固体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溶解碳酸锂固体测试可磁化颗粒数的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锂作为锂盐的重要化合物,有较多的工业用途,根据GB/T11075-2013、YS/T582-2013等相关国标和行标,工业级Li2CO3含量小于99.5%,电池级Li2CO3含量99.5%~99.9%。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玻璃、陶瓷、合金以及医药等领域。近年来,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最为显著的就是锂电池产业快速增长,镍钴锰酸锂、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大多使用碳酸锂为原料制备而成,使得碳酸锂原料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扩大。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使用的碳酸锂,对异物管控越来越严格,如何准确测试碳酸锂可磁化颗粒数也就显得非常必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这一难题。
电池级碳酸锂可磁化异物测试过程,碳酸锂不溶于水,用二氧化碳在冰水条件下溶解碳酸锂固体后再进行后续测试,更能准确检测出异物水平。
比如采用氢化工艺的有中国专利CN106365182A《脉冲式氢化工业级碳酸锂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方法》,先将工业碳酸锂和水混合配制成浆料,通过电磁脉冲加料装置向浆料中加入高纯度CO2气体,溶液变成可溶性较强的碳酸氢锂溶液。其中的电磁脉冲式加料装置主要由微压传感器、二氧化碳电磁阀、PLC控制箱构成,微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氢化釜内气压,并将气压信号传输给PLC控制箱;PLC控制箱用于接收、处理微压传感器传输的气压信号,当微压传感器检测的气压值低于预设的气压值时,向电磁阀传输开阀指令;电磁阀设于连通高纯度CO2储罐和氢化釜的管路上,接收PLC传输的开阀指令后开阀,该方法优点是节约CO2气体,缺点是工艺较复杂,对设备要求高,反应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解碳酸锂固体测试可磁化颗粒数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溶解碳酸锂固体测试可磁化颗粒数的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瓶,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瓶口的上端安装有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口安装有第一气体导管,所述二氧化碳气瓶的一侧安装有集气瓶,所述集气瓶的瓶口的上端安装有第一中间固定塞,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塞的上端靠近二氧化碳气瓶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进气导管,所述第一进气导管的进气端与第一气体导管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塞的上端远离第一进气导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出气导管,所述第一中间固定塞的上端第一进气导管与第一出气导管之间通过固定夹安装有搅拌器,所述第一出气导管的出气端安装有第二气体导管,所述集气瓶远离二氧化碳气瓶的一侧安装有尾气收集瓶,所述尾气收集瓶的瓶口上端安装有第二中间固定塞,所述第二中间固定塞的上端靠近集气瓶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进气导管,所述第二进气导管的进气端与第二气体导管的出气端连接,所述第二中间固定塞的上端远离第二进气导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出气导管,所述第二出气导管的出气端安装有第三气体导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体导管、第二气体导管、第三气体导管的长度大于等于集气瓶的高度,所述第一气体导管、第二气体导管、第三气体导管均为橡胶软管。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的搅拌端延伸至集气瓶的内侧下端,所述搅拌器的的搅拌叶通过聚四氟乙烯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导管、第一出气导管、第二进气导管、第二出气导管均为玻璃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629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融导管及消融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有平稳脱模功能的预制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