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泵电机的转子总成、油泵电机、油泵以及齿轮箱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02640.1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7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罗思维;王怀东;赵晋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睿驰同利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8 | 分类号: | H02K1/28;H02K5/16;H02K11/215;H02K7/14;F16H57/04;F16H57/023;F04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威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8 | 代理人: | 郭丽祥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泵 电机 转子 总成 以及 齿轮箱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泵电机的转子总成、油泵电机、油泵以及齿轮箱。其中,转子总成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转子铁芯和第二轴承依次套设在转轴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均是紧配合,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轴承板座中的第一轴承室的内壁紧配合,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电机机壳的底座上的第二轴承室的内壁松配合,其中,转轴穿过轴承板座,轴承板座位于转子铁芯的上方;转轴的输出端穿过电机机壳的底座的轴孔,油封与轴孔内壁相接,油封用于防止电机机壳外部的油液进入内腔。通过在松配合的轴承和油封之间设置波形垫圈,能够有效吸收第二轴承产生的轴向和径向的颤动,提高油泵电机的工作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油泵电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油泵电机的转子总成、油泵电机、油泵以及齿轮箱。
背景技术
油泵电机是电机众多类型之一,油泵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油泵的主动轮相连,利用油泵中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转动,抽取油液箱中的油液后泵入齿轮箱中。油泵电机的输出端与油泵的主动轮装配时,二者的轴心容易发生偏离,这样会导致油泵在转动时发生径向的窜动,另外,由于转子铁芯、轴承与转轴之间的配合主要依靠内圈与转轴的紧配合产生的支撑力以及滚珠轴承带来的支撑力,油泵电机工作时,转速最高可达2000到4000r/min,属于高速转动的油泵电机,转轴上的转子铁芯和轴承会产生轴向窜动的力。因此,在电机转动时,可能会产生径向和轴向的力,使得油泵电机转轴上的轴承发生轴向和径向的窜动,影响油泵电机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电机的转子总成、油泵电机、油泵以及齿轮箱,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种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油泵电机的转子总成,包括转轴、转子铁芯、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波形垫圈和油封,第一轴承、转子铁芯、第二轴承、波形垫圈和油封依次套设在转轴上,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均是紧配合,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轴承板座中的第一轴承室的内壁紧配合,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电机机壳的底座上的第二轴承室的内壁松配合,其中,转轴穿过轴承板座,轴承板座位于转子铁芯的上方;转轴的输出端穿过电机机壳的底座的轴孔,油封与轴孔内壁相接,油封用于防止电机机壳外部的油液进入内腔;波形垫圈位于油封与第二轴承之间,波形垫圈用于吸收油泵电机作业时转轴在轴向及径向上产生的颤动。
可选地,转轴的端部设有磁环,转子总成的上方设有用于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板,转轴的端部穿过轴承板座与控制板上的检测芯片相对,检测芯片用于检测磁环的旋转位置信息,以基于旋转位置信息控制转轴的旋转。
可选地,磁环固定在磁环护套中,磁环护套的中部设有凹槽,用于容置磁环,在磁环护套的底部设有凸柱,凸柱用于插设进转轴端部开设的轴向孔洞中,使得磁环护套固定在转轴的端部。
可选地,磁环护套上的凸柱的直径为3.49-3.51mm,轴孔孔洞的直径为3.48-3.45mm;磁环护套的凹槽的直径为6.04-6.09mm,磁环的直径为5.93-5.99mm。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油泵电机,至少包括轴承板座、控制板、电机机壳和定子总成,还包括如前述所述的转子总成,转子总成的转轴穿过轴承板座,轴承板座位于定子总成的上方,第一轴承设置在轴承板座中的第一轴承室内;电机机壳为圆筒状,中间形成内腔,转子总成和定子总成设置在内腔中,电机机壳的底座上具有第二轴承室,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轴承室中,定子总成上插设有电气连接件,电气连接件穿过轴承板座与控制板连接,电气连接件用于定子总成与控制板之间的电力传输。
可选地,轴承板座包括圆形的板体以及凸设在圆形板体上的圆柱体,沿圆柱体的轴向开设有一贯穿板体和圆柱体的通孔,第一轴承室设于通孔内。
可选地,轴承板座的板体上还开设避让孔,避让孔为沿着板体圆周方向开设的弧形孔,避让孔用于电气连接件穿过轴承板座与控制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睿驰同利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睿驰同利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02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绳固定圈及收绳电机
- 下一篇: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办公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