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空洞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40389.0 | 申请日: | 202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24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康硕;张崇;邓岳保;董子博;郑荣跃;朱瑶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02;E21D11/1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费玲玲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空洞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结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空洞检测装置,包括一顶管机、一信号发射盒、若干信号接收盒以及一控制器;顶管机包括一注浆管和一移动工作台;信号发射盒固定连接在注浆管的内管壁上,并位于出浆口处,信号发射盒包括一振动结构和一驱动结构,振动结构用于向四周发射应力波信号,驱动结构与振动结构电连接;信号接收盒固定连接在地面上,信号接收盒用于接收振动结构发出的应力波信号;控制器分别与信号接收盒、移动工作台以及驱动结构电连接;若开挖和注浆过程存在空洞则通过控制器移动工作台并改变注浆位置,以对空洞进行及时补浆,达到了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结构检测技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空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联络通道是连接两条主隧道的通道,兼具排水、检修及逃生救援等功能。传统的联络通道施工采用对地层加固、止水,人工或者矿山法开挖的方式进行,存在沉降控制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而采用顶管法开挖隧道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由于联络通道空间狭小,所以顶管法已成为地铁联络通道机械法施工中的主要方法。
采用顶管法施工时,需要先拆除联络通道和主隧道垂直连接处的预留管片,而后推进顶管机并依次切削主隧道预留管片环完成进出洞,最终在两条主隧道间形成一联络通道。在联络通道的顶管法施工过程中,随着顶管机不断地在土体中推进,周围地层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局部坍塌变形,而坍塌会在土体内部形成一系列位置和规模大小不得而知的空洞,为了避免空洞贯通造成大范围沉降变形,需要对空洞进行注浆填充;通过注浆在隧道最外层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层,对隧道周边围岩稳定起到重要的支护作用,然而在注浆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隧道拱顶注浆填充不到位的空洞现象。
中国专利CN216900375U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空洞敲击机构及自动敲击检测装置,隧道衬砌空洞敲击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敲击锤、蓄能弹簧、凸轮和驱动电机,通过隧道衬砌空洞敲击机构对隧道中的衬砌进行自动化敲击,将人工敲击转变成机械化自动敲击;其缺陷在于,该装置需要在浆液完全凝固后再进行检查和修补,这就造成隧道施工成本过高,施工过程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隧道注浆过程对空洞进行检测的隧道空洞检测装置。
一种隧道空洞检测装置,包括一顶管机、一信号发射盒、若干信号接收盒以及一控制器;
所述顶管机包括一注浆管和一移动工作台,所述注浆管的出浆口与隧道最外层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层相连通,所述注浆管的进浆口与所述移动工作台相连通;
所述信号发射盒固定连接在所述注浆管的内管壁上,并位于所述出浆口处,所述信号发射盒包括一振动结构和一开关结构,所述振动结构用于向四周发射应力波信号,所述开关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振动结构的一侧,所述开关结构与所述振动结构电连接;
所述信号接收盒固定连接在所述隧道上方的地面上,所述信号接收盒用于接收所述振动结构发出的应力波信号;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信号接收盒、所述移动工作台以及所述开关结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移动工作台将注浆管移动至需要注浆的位置,使得注浆管的注浆口与隧道最外层的混凝土结构层相连通,进行注浆;在注浆的过程中,控制器控制驱动结构工作,驱动结构带动振动结构工作,以使固定在注浆管的内壁上的信号发射盒不断向四周发射应力波信号,该应力波信号会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信号接收盒接收,信号接收盒处理该信号,并反馈至控制器,通过判断应力波信号运动曲线图就能快速判断开挖地层中是否存在空洞,若存在空洞则通过控制器移动工作台改变注浆位置的同时调节注浆压力,以对空洞进行及时补浆,这样不但保证了施工品质,而且避免了在混凝土凝固后再对其进行修补施工,达到了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的要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精度。
优选地,所述振动结构包括一防水外壳、一固定支架、一金属外壳、一螺线圈、一铁芯以及一复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大学,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403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办公桌用的线路固定机构
- 下一篇:一种牵引式掏苗覆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