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2223198234.0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35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华;陈文俊;李存选;陈天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利欧华能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8 | 分类号: | F04D1/08;F04D29/4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单蜗壳流道 布置 形式 流量 多级 离心泵 | ||
本实用新型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涉及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本实用新型泵体和泵盖的内部流道采用单蜗壳结构设计代替原双蜗壳结构;单蜗壳结构包括:喉部、过渡流道和下级叶轮入口;喉部和下级叶轮吸入口分别位于过渡流道的两端;喉部与当级叶轮入口相连通;下级叶轮入口与下级喉部相连通。单蜗壳结构采用相邻两级蜗型压出室错位180°的偶数级布置结构。喉部面积为2A,比原双蜗壳结构的喉部面积A增大一倍。下级叶轮吸入口设计为半螺旋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双蜗壳结构中开多级泵在运行流量较小时,会造成泵的效率低下、耗电量增加、运行不稳定、容易汽蚀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涉及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
背景技术
中开多级离心泵广泛应用于炼油、石油化工、煤制油、煤化工、天然气加工、盐碱加工、矿山排水、远程供水、供暖等各类装置中液体的输送,适合输送各种清洁或含有微量固体颗粒、中性或有腐蚀性、易沉淀介质。
目前,中开多级泵流道形式都为双蜗壳结构,该结构通常在常规流量时应用比较多,即使要求运行流量比较小时,也通常选用大泵小流量运行,导致泵偏离最佳工况点运行,造成泵的效率低下,耗电量增加、泵运行不稳定、容易汽蚀等一系列影响,长期运行导致泵的零部件磨损、从而降低泵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双蜗壳结构中开多级泵在运行流量较小时,会造成泵的效率低下、耗电量增加、运行不稳定、容易汽蚀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级间对称且偶数级布置的单蜗壳结构,代替原有双蜗壳结构,从而解决消除径向力影响,避免小流量泵由于流道窄小,铸造困难、流道容易堵塞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具有单蜗壳流道布置形式的小流量中开多级离心泵,包括:非驱动侧轴承部件、轴、密封部件、泵体、节流衬套、节流轴套、级间轴套、泵盖、轮毂壳体密封环、中间衬套、中间轴套、壳体密封环、叶轮、吸入衬套、驱动侧轴承部件;将中间轴套、叶轮、壳体密封环、级间轴套以及非驱动侧的节流轴套依次装在轴上组成转子部件、再依次装上节流衬套和驱动侧的吸入衬套,将上述装配好的部件装在泵体中,再装配轮毂壳体密封环、中间衬套,泵盖与泵体合体,最后装配密封部件、非驱动侧轴承部件、驱动侧轴承部件。
进一步地,泵体和泵盖的内部流道采用单蜗壳结构设计代替原双蜗壳结构;
进一步地,单蜗壳结构包括:喉部、过渡流道和下级叶轮入口三个部分;
进一步地,喉部和下级叶轮入口分别位于过渡流道的两端;
进一步地,喉部与当级叶轮入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下级叶轮入口与下级喉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单蜗壳结构采用相邻两级蜗型压出室错位180°的偶数级布置结构。
进一步地,单蜗壳结构的喉部面积为2A,比原双蜗壳结构的喉部面积A增大一倍。
进一步地,单蜗壳结构的下级叶轮入口设计为半螺旋形结构。
介质通过喉部经过渡流道流入下级叶轮入口。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利欧华能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利欧华能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98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病理组织脱水装置
- 下一篇:负压吸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