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式泵管减震加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3186636.9 | 申请日: | 202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32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立;曾志忠;李波;阳奇;蔡文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035 | 分类号: | F16L55/035;F16L3/10;F16L5/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熊靖宇 |
| 地址: | 410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泵管 减震 加固 装置 | ||
一种可拆卸式泵管减震加固装置,包括抱箍、减震橡胶垫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竖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大于泵管预留洞口大小的孔作为泵管的定位孔,所述底板上、在定位孔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竖直布设的竖板,两块竖板相互平行,两块竖板之间、在定位孔的上方布设有抱箍,所述抱箍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式的固定在两竖板之间,所述抱箍的内径与泵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抱箍与泵管接触面上还设有减震橡胶垫。本装置泵管通过抱箍定位在支架上,在进行泵管泵送混凝土时,泵管的振动通过减震橡胶垫缓解,从而降低泵管震动对楼层结构的损害,同时降低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卸式泵管减震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工程建筑施工中,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泵车加压再通过泵管将混凝土输送至作业层进行浇筑,此方法相比于传统人工运输或塔吊通过吊斗吊运更为方便快速,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但是竖向泵管穿过楼层时,需预先在楼板结构面上进行预留洞口,泵管随着楼层逐渐增高,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不仅会产生大量灰尘噪音,强大的震动还有可能会损坏楼层结构面,因此需对泵管穿过的楼层结构面周围进行加固处理,且随着楼层增高,加固要求也越加严格。传统泵管周围加固方式为人工塞木方加固,此方式经常出现塞不严实等问题,且随着浇筑次数增多,木方逐渐被损坏,防震效果并不明显,仍然会对周围结构安全带来隐患,且木方重复利用率低,造成极大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震减噪效果好的可拆卸式泵管减震加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出了一种可拆卸式泵管减震加固装置,包括抱箍、减震橡胶垫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竖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大于泵管预留洞口大小的孔作为泵管的定位孔,所述底板上、在定位孔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竖直布设的竖板,两块竖板相互平行,两块竖板之间、在定位孔的上方布设有抱箍,所述抱箍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式的固定在两竖板之间,所述抱箍的内径与泵管的外径相匹配,所述抱箍与泵管接触面上还设有减震橡胶垫。
采用上述结构,泵管通过抱箍定位在支架上,在进行泵管泵送混凝土时,泵管的振动通过减震橡胶垫缓解,从而降低泵管震动对楼层结构的损害,同时降低噪音。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螺杆,所述抱箍包括两个半圆型卡箍,两块半圆型卡箍的两侧对应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竖板平行布设,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螺杆大小相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竖板在与连接板上第一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插装在两侧竖板的第二通孔内,所述抱箍通过连接板上的第一通孔固定在两根螺杆之间,所述竖板与螺杆、所述连接板与螺杆之间均通过螺母紧固。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由两块独立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构成,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设有间隔形成所述定位孔。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支架以楼板为中心镜面对称固定在楼板上侧面和下侧面形成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通孔与泵管预留洞口同轴布设,泵管插装在泵管预留洞口内后,泵管的上侧和下侧分别通过抱箍与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支架的底板和下支架的底板通过多根穿过楼板的长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在定位孔的两侧分别布设有四个用于安装长螺栓的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先将泵管穿过泵管预留洞口,然后将抱箍卡装在泵管上并且置于支架的两竖板之间,抱箍内侧的减震橡胶垫紧紧贴住泵管,再将丝杆依次穿过一侧竖板的第二通孔、抱箍上的第一通孔插入到另一侧竖板的第二通孔内,丝杆在穿设的同时将对应螺母螺纹安装在丝杆上,使用螺母,使丝杆将抱箍与竖板固定,从而可以在进行泵管泵送混凝土时,降低高压泵管带来的震动,减小对楼层结构的损害,同时降低噪音,而且本装置可以拆卸,可重复利用,携带简便,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1866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实体建筑质量检测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压装的主板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