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007432.4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23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勇;胡海利;卢杏斌;岳清学;武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F28F1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换热器 以及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管本体内流体进行扰流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弧线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作为极为重要的传热元件,换热管的内外翅型结构优化升级一直是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以常规换热管为例,其内齿一般为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的多头螺旋齿。通过控制诸如内齿条数、螺旋角、齿高等参数来控制换热管的传热性能。
而螺纹状内齿结构较为简单,其仅能促进一次流体扰动,换热管制造厂家往往通过增加齿高和螺旋来增强扰动来促进传热,但往往在齿后(相对于流场方向)形成小型旋涡区,增大了管内流体阻力和传热阻力,对换热管整体换热效果提升不利。
同时,许多学者以仿生学为基础对水生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生物的体表结构都具有独特的减阻性能,所以将生物体表的形貌特征复制成型于材料表面,是可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对于仿生表面减阻,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物体表面越光滑,其水下流阻越小,对于表面减阻技术的研究,一直都是向着降低物体表面粗糙度,使其表面足够光滑的方向进行的。随着人们对物体表面微观结构的观察越来越深入,逐渐意识到带有一定纹路结构的表面,其水下减阻效果更好。
因此,如何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以及空调器,旨在进一步降低换热管内流体的阻力和传热阻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管,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管本体内流体进行扰流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为扇形,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顶点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小于所述柱状凸起上扇形的弧线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扇形同心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的自由端的端面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长度方向与所述扇形的角平分线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线性凹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槽的深度为H3,0.02mm<H3<0.15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性凹槽的底部与柱状凸起的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为H2,0.05mm<H2<0.25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扇形的半径为R,0.15mm<R<2.5mm。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θ,10°<θ<60°。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柱状凸起沿着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螺旋排布,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柱状凸起之间错开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凸起螺旋排布时,所述扇形的角平分线与管本体的轴线方向的夹角为θ2,60°<θ2<150°。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或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0074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杆生产线一机双供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收纳和携带的数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