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823846.8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26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汝云;赖永桂;赵明杰;张瀚之;白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02 | 分类号: | H01H9/02;H01H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刘美莲 |
地址: | 1011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固态 切换 开关 循环 降温 外壳 结构 | ||
1.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固态切换开关芯(2)、设置在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外部围绕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设置的多块保护隔板(3)、设置在所述保护隔板(3)与所述外壳(1)之间的保温隔板(4),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保温隔板(4)之间的冷却隔板(5);
所述保温隔板(4)处设置有滑门(7);所述保温隔板(4)与所述保护隔板(3)之间形成保温隔室,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冷却隔板(5)、所述保温隔板(4)与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下部之间形成冷却隔室;当所述滑门(7)开启时所述保温隔室与所述冷却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隔板(4)与所述保护隔板(3)均设置在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上部,且所述保护隔板(3)与所述保温隔板(4)的一端均与所述外壳(1)内顶面垂直固接,相对的两块所述保护隔板(3)靠近所述外壳(1)顶部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出风口(31),所述滑门(7)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31)相平行的保温隔板(4)处,当所述滑门(7)关闭时,所述保护隔板(3)与所述保温隔板(4)之间形成用于对固态切换开关芯(2)进行保温的第一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下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31)一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24),所述第一进风口(224)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当所述滑门(7)开启时,所述外壳(1)、所述冷却隔板(5)、与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下部之间形成用于对固态切换开关芯(2)进行散热的第二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门(7)设置在电动导轨(8)上,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上部为固态切换开关芯隔室(21),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2)下部为散热隔室(22),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隔室(21)内设置有控制所述电动导轨(8)工作的温控电气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切换开关芯隔室(21)与所述散热隔室(22)之间设置有铝件(6),所述铝件(6)为梳状;所述散热隔室(22)包括设置在所述铝件(6)正下方的第一空腔(221)、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221)正下方的第二空腔(222),以及固接在所述第二空腔(222)靠近所述外壳(1)底部的腔壁上的风扇(2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隔板(3)靠近所述第一空腔(22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进风口(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22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31)相同一面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所述保温隔室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固态切换开关内循环自降温的外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隔板(5)为凹凸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8238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MRC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饲料分级筛分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