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排污水余热与分布式供能相结合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94965.5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72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法志;陈广伟;黄建平;郭栋;于鹏峰;林小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54 | 分类号: | F22B37/54;F25B27/02;F28D7/08;H02J3/38;H02J3/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智卓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阚月青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污水 余热 分布式 相结合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排污水余热与分布式供能相结合的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用于排锅炉污水;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用于与所述污水排水系统内的污水进行热交换;循环水泵,与所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连接;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所述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设于所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和所述循环水泵之间,三者形成闭合回路;在所述循环水泵的带动下,所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内的水不断与所述污水排水系统进行热交换,所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内的换热过后得到热水被所述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利用;此系统利用锅炉污水的余热能量,在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里制热、制冷、发电,供应厂区工业和居民用户,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机组的煤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电节能降耗以及锅炉水余热再利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炉排污水余热与分布式供能相结合的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和环境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文件,深化电力市场改革,引导和规范发电企业向高效、清洁方向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发电企业应积极开展燃煤火电机组改造升级工作,以及调研周边工业、居民用户对电、热、冷等资源的需求,采用“节能降耗、能源综合利用”的方针,发掘燃煤火电机组周边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潜力,打造以煤电机组为核心的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并为周边用户提供稳定的、多样化的能源供应,在为国家“双碳”目标做出贡献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煤电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的出路。
目前锅炉排污水的利用存在能源梯级低、整体利用效率差、能量浪费大等问题,锅炉排污水余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机组节能降耗贡献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锅炉排污水余热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锅炉排污水余热与分布式供能相结合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排污水余热与分布式供能相结合的系统,包括:污水排水系统,用于排锅炉污水;
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用于与上述污水排水系统内的污水进行热交换;
循环水泵,与上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连接;
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上述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设于上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和上述循环水泵之间,三者形成闭合回路;
在上述循环水泵的带动下,上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内的水不断与上述污水排水系统进行热交换,上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内的换热过后得到热水被上述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利用。
优选地,上述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包括发电系统、制冷制热系统、热用户、蓄热装置,上述发电系统和上述制冷制热系统并联连接在上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和上述循环水泵之间;
上述热用户和上述蓄热装置均与上述污水排水系统出水口连接,上述蓄热装置与上述热用户连接。
优选地,上述热用户和上述蓄热装置与上述污水排水系统出水口之间连通有第一热水输水管道,上述第一热水输水管道上连通有第一调控阀门,用于调控进入上述热用户和上述蓄热装置的供热量。
优选地,上述发电系统包括有机肯朗循环发电机组和电用户,上述有机肯朗循环发电机组连接于上述锅炉污水余热利用系统和上述循环水泵之间;
上述电用户、上述热用户和上述蓄热装置并联且均与上述有机肯朗循环发电机组连接。
优选地,上述热用户和上述蓄热装置与上述有机肯朗循环发电机组的供热出口之间连通有第二热水输水管道,上述第二热水输水管道连通有第二调控阀门,用于调控进入上述热用户和上述蓄热装置的供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949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