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2222792465.8 | 申请日: | 202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64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茅春雷;倪海捷;陈东亮;薛冬;陈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市筑城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E04C2/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施工 拼装 叠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包括拼装叠合板本体,所述拼装叠合板本体包括一组中间板、两组侧板、两组连接板,所述中间板包括其两侧对称设有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插槽,一组所述侧板包括其一侧设有的若干组第三插槽、另一侧设有的第四插槽,所述第四插槽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五插槽,另一组所述侧板的一侧也分别设有第四插槽、第五插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拼装叠合板本体由一组中间板、两组侧板、两组连接板构成,各个组件可单独更换,并且可快速完成拼接,节省时间、体力,形成稳定、可快装的叠合板,操作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制预应力薄板(厚5~8厘米)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
如公告号:CN209211728U一种叠合板连接件,这种叠合板连接件能够根据叠合板的间距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移动,在调节板移动的过程中,顶撑弹性件受挤压或者释放,从而保证了调节板始终贴合在两侧的叠合板上,降低了叠合板之间产生起拱或者留有间隙的可能性,以此达到了自适应相邻叠合板之间间距变化的目的。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拼装叠合板在使用时,为了降低叠合板的使用、维护、更换成本,需要叠合板为多个构件组成并且各个构件具备便于拼接、独立更换的功能。而现有的拼装叠合板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如:叠合板某个部位破损后需要更换整体。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施工用的拼装叠合板,包括拼装叠合板本体,所述拼装叠合板本体包括一组中间板、两组侧板、两组连接板,所述中间板包括其两侧对称设有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插槽,一组所述侧板包括其一侧设有的若干组第三插槽、另一侧设有的第四插槽,所述第四插槽的一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五插槽,另一组所述侧板的一侧也分别设有第四插槽、第五插槽,且这组侧板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三插板,所述连接板包括其两侧连接的第一插板,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插板,两组所述连接板分别插接至中间板的两侧,两组侧板分别插接至中间板的另外两侧,共同构成拼装的叠合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连接至第一插槽中,所述第二插板插接至第二插槽中,便于插接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插板插接至第四插槽并且延伸至第五插槽中,拼接处的密封性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间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侧的第四插槽中,深入到内部增加连接的密封性、稳定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中间板、侧板、连接板的厚度相同,使得拼接后成为一个方形整体,第三插板则在外部用于插接下一组的拼装叠合板本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插板的宽度小于第二插板的宽度,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板插接至另一组拼装叠合板本体的第三插槽中,完成拼装叠合板本体之间的拼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市筑城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启东市筑城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7924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限空间条件下龙门吊轨道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喷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