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轮机转子对中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85111.3 | 申请日: | 202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55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尉坤;王庆生;初世明;郑宏伟;卢洪涛;张亦宁;程学亮;李洪亮;李光磊;马义良;邵崇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晨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9 | 代理人: | 刘坤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转子 工具 | ||
一种汽轮机转子对中工具,属于汽轮机转子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停机机组高温蒸汽管道及设备未进行干燥维护而导致的锈蚀问题。技术要点:一种汽轮机转子对中工具的同轴套件套装于小直径转子的外壁上,同轴套件的外壁上固定有轴承,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轴承的外壁通过可锁紧铰接组件连接,延伸杆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百分表插装在安装槽内,且通过锁紧固定组件固定于安装槽内;对中时,百分表的伸缩针抵压在大直径转子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可对两段外径差值大的转子进行辅助对中操作,而且操作简便,可将同轴套件快速套于转子外壁且与转子处于同轴状态,无论转子是否中空均可固定,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对中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转子对中工具,属于汽轮机转子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轮机转子是汽轮机内由轴承支撑的旋转体,用于传动旋转力。转子间一般通过联轴器连接,在传动过程中,联轴器的两半部分要求较高的对准精度,才能起到良好的传动作用;若没有对准,传动过程中可能发生较大的抖动,影响传动效率,甚至造成工作机和联轴器的损坏。
现有文献申请号为CN202020381969.9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转子找中心工具,对中组件在检测时的外侧壁与联轴器的其中一半部分内表面压紧,实现联轴器的这一半部分的固定和与中心杆同轴;检测组件的检测联轴器的另一半部分的外侧壁与中心杆之间的距离变化,即可测定连接轴的两半部分的是否同轴对准。但此种工具只能安装于内部中空的转子内,安装环境较为局限,且其百分表与转子轴线的垂直间距调整范围小,不便对两段直径差值大的转子进行对中,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事实,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找中心工具只能安装于内部中空的转子内,安装环境受限,百分表与转子轴线的垂直间距调整范围小,不便对两段直径差值大的转子进行对中,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进而设计了一种汽轮机转子对中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轮机转子对中工具,包括同轴套件、轴承、延伸杆、百分表、可锁紧铰接组件和锁紧固定组件;所述同轴套件套装于小直径转子的外壁上,同轴套件的外壁上固定有轴承,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轴承的外壁通过可锁紧铰接组件连接,延伸杆的另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百分表插装在安装槽内,且通过锁紧固定组件固定于安装槽内;对中时,百分表的伸缩针抵压在大直径转子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同轴套件包括内外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套装于小直径转子的外壁上,外筒的内壁上安装有与内筒的外壁滑动连接的滑块,内筒上贯穿有以其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的抵杆,滑块设有与抵杆相适配的斜面,抵杆靠近内筒轴线的一端与内筒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拉簧,拉簧使抵杆向内筒外侧运动,将内筒套装于小直径转子的外壁上,外筒与内筒相对旋转,抵杆的外端抵压滑块,抵杆的内端抵压小直径转子的外壁上,所述外筒上贯穿螺纹连接有限定螺杆,限定螺杆的内端抵触在内筒的外壁上。如此设置,拉簧使抵杆始终向内筒外侧运动,方便将内筒套于转子外壁,内筒套于转子外壁后保持静止,使外筒与内筒相对旋转,滑块抵压抵杆使其同步移动并抵压小直径转子外壁,旋转限定螺杆即可锁紧,操作简便,将同轴套件快速套装于小直径转子外壁且与小直径转子处于同轴状态,无论转子是否中空均可固定,实用性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抵杆有两组且分别靠近内筒的两端设置,避免了单组抵杆使内筒与小直径转子连接时两端倾斜,影响同轴效果。
进一步地,每组抵杆的数量为个3-8。
进一步地,所述限定螺杆位于轴承的侧部。如此设置,避免限定螺杆与抵杆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可锁紧铰接组件包括固定于延伸杆相对两侧的外螺纹杆,轴承的外壁上安装有与两个外螺纹杆转动连接的铰接座,外螺纹杆延伸至铰接座外且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如此设置,旋转锁紧螺母即可增加外螺纹杆与铰接座的摩擦力,进而对延伸杆的角度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电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85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