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2656266.4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43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李林;陈本成;邢巍威;卢丹妮;张圣禹;于欣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F22B33/18;F22B37/34;F22D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项京;丁芸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上升 余热 利用 系统 | ||
1.一种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盐水箱(130)、除氧器(180)、汽包(120)、至少一个汽包给水泵(100)、至少一个强制循环泵(150)、上升管蒸发器(140)、备用给水泵(110)、备用发电设备和旁通管道(160);其中,
所述除氧器(180),与外部电源(20)电连接,所述除氧器(180)用于在外部电源(20)供电的情况下,对由所述除盐水箱(130)输送来的水进行除氧后输送至所述汽包给水泵(100);
所述汽包给水泵(100),与外部电源(20)电连接,所述汽包给水泵(100)用于在外部电源(20)供电的情况下,将所述除氧器(180)输送来的水泵入所述汽包(120)中;
所述强制循环泵(150),与外部电源(20)电连接,所述强制循环泵(150)用于在外部电源(20)供电的情况下,将所述汽包(120)中的水泵入所述上升管蒸发器(140);
所述上升管蒸发器(140)的进水口还通过所述旁通管道(160)与所述汽包(120)的出水口直接连通,所述上升管蒸发器(140)的汽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汽包(120)的汽水口连通;
所述备用给水泵(110),与所述备用发电设备相连接,所述备用给水泵(110)用于在所述备用发电设备为其供电的情况下,将除盐水箱(130)中的水泵入所述汽包(120);
所述备用发电设备,用于在外部电源(20)供电断电的情况下被开启,为备用给水泵(110)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道(16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61),所述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10)还包括不间断电源(162),所述第一阀门(161)为电动阀,所述不间断电源(162)与所述第一阀门(161)电连接,所述不间断电源(162)用于为所述第一阀门(161)提供电源,所述第一阀门(161)用于在外部电源(20)供电断电的情况下被开启,以使所述旁通管道(160)畅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管道(160)上还设置有第二阀门(16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120)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备用给水泵(110)的流量大于等于所述汽包(120)的最大蒸发量,所述备用给水泵(110)的压力增量大于等于所述安全阀的额定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给水泵(110) 与所述汽包(120)之间设置有止回阀(170),所述止回阀(170)与所述备用给水泵(110)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171),所述止回阀(170)与所述汽包(120)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1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发电设备为柴油发电机(200),所述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10)还包括起动设备(210),所述起动设备(210)与所述柴油发电机(200)连接,所述起动设备(210)配置为起动所述柴油发电机(2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设备(210)包括直流电起动机(211)、蓄电池(212)和充电器(213),所述充电器(213)与外部电源(20)连接,所述充电器(213)配置为为所述蓄电池(212)充电,所述直流电起动机(211)与所述蓄电池(212)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212)配置为为所述直流电起动机(211)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油间(220)和油箱,所述储油间(220)配置为放置所述油箱的场地,所述油箱用于储存柴油,所述油箱放置在储油间(220),所述储油间(220)设置有挡油门槛,所述挡油门槛的高度为15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6562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水利水电设备防冻装置
- 下一篇:基于线针传输方式半导体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