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负通用实现近光大小亮的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22586609.4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772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波;柴晓兰;王书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嘀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7/10 | 分类号: | H05B4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信与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50 | 代理人: | 丁浩 |
地址: | 311308 浙江省杭州市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负 通用 实现 大小 电路 使用 灯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正负通用实现近光大小亮的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灯具,属于灯具制造技术领域。正负通用实现近光大小亮的电路包括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近光大小亮切换电路、近光驱动整流电路和近光驱动电路,各电路间相互作用,在确保远近光切换功能可用及近光亮度可调的前提下,通过COM公共端共用的方式,简化了车大灯的内部电路结构,有利于降低使用该电路的车大灯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负通用实现近光大小亮的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灯具。
背景技术
COM公共端指的是在电力线路中多个线路公用的物理端口。目前市面上的车大灯通常同时具备远、近光切换以及近光亮度调节功能,远近光切换及近光调节功能通常又使用单独的电路进行驱动控制,难以实现在确保远近光切换功能可用及近光亮度可调的前提下共用COM公共端,导致车大灯内部电路结构复杂,不利于车大灯的小型化设计和降低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正负通用实现近光大小亮的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灯具,以在确保远近光切换功能可用及近光亮度可调的前提下,通过COM公共端共用的方式,简化了车大灯的内部电路结构,有利于降低车大灯的制造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正负通用实现近光大小亮的电路,包括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100)、近光大小亮切换电路(200)、近光驱动整流电路(301)和近光驱动电路(401),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的一交流输入端作为COM公共端,另一交流输入端作为近光驱动控制信号YG_VIN的输入端,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端连接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电路的电输入端,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电路的电输出端连接所述近光驱动电路中的第一电输入端(40);所述近光驱动整流电路将近光驱动控制信号JG_VIN进行整流后输入给所述近光驱动电路的第二电输入端(41),所述近光驱动电路的电输出端连接近光灯,当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的所述COM公共端为正极时,所述近光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一电输入端接地,此时所述近光灯因所述近光驱动电路的所述电输出端输出设定电流而大亮;当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的所述COM公共端为负极时,所述近光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一电输入端为高电平,此时所述近光灯因所述近光驱动电路的所述电输出端输出所述设定电流的一半而小亮。
作为优选,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为B1桥堆。
作为优选,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电路包括三极管Q1、Q2、稳压二极管D1、电阻R1-R6、电容C1,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串接所述电阻R1后连接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的第一直流输出端(10),且串接所述电阻R6后连接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整流电路的第二直流输出端(11),所述电阻R6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电阻R5连接在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串接所述电阻R3后连接至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10);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输出端(10);
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4并接在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两端;所述电容并接在所述电阻R4的两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作为所述近光大小亮切换电路的电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近光驱动整流电路为B2桥堆,所述B2桥堆的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近光驱动控制信号JG_VIN,另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COM公共端。
作为优选,所述近光驱动电路(401)包括型号为TX6133的驱动芯片U1,电容C2、C3、电阻R7、电阻RS1、RS2、电感L1、二极管DV1、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驱动芯片U1的管脚6作为所述近光驱动电路的所述第一电输入端(40),管脚7、8短接后接地,管脚1接地,管脚1和管脚2之间连接有所述电容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嘀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嘀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586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高压线下施工警示杆
- 下一篇:一种噪音源隔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