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436875.9 | 申请日: | 2022-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22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曹超月;庄丽媜;江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闯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导电基底、第二导电基底和电致变色介质。第一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一汇流条和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二汇流条和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在第一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汇流条,第一绝缘层在第二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汇流条;电致变色介质设置于第一导电基底与第二导电基底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简化了制备工艺,便于操作,利于量产工业化;减小了电流,避免了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损坏,以及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之间形成电连接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防止了缺陷的产生,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在电场作用下,材料发生可逆的变色现象,电致变色实质是一种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材料在外观上表现出颜色的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器件是指含有电致变色材料的器件,通常具有多层叠层,例如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堆叠层(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离子存储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二基底层,其中,导电层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但ITO的面阻较大,电传导需要的时间较长,尤其对一些面积较大的电致变色器件而言,实现其全部变色所需的时间较长,变色速率较慢。
一些现有技术通过在导电层上沉积金属网格来降低ITO面阻,然而在导电层上即ITO的表面沉积金属网格,金属网格附近的电流过大容易使导电层损坏,并且第一导电层上的金属网格容易与第二导电层上的金属网格之间形成电连接而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导电层缺陷的产生,致使对工艺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不利于量产工业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第一导电基底,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一汇流条和第一绝缘层;第二导电基底,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上设有第二汇流条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在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汇流条,所述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汇流条;电致变色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与所述第二导电基底之间。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中,通过在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上分别设置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这样不仅减小了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的面阻、加快了电传导的速率,同时,将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分别直接设置在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上,简化了制备工艺,便于操作,有利于量产工业化。通过在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上分别设置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并且第二绝缘层在第一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一汇流条,第一绝缘层在第二导电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第二汇流条,以形成绝缘保护,这样不仅减小了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附近的电流,有效避免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损坏,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之间形成电连接而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防止了第一导电基底和第二导电基底缺陷的产生,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通过将绝缘层直接设置导电基底上,即在同侧的导电基底和绝缘层之间不设置汇流条等结构,可以起到防止短路的效果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简化绝缘层的设置工艺,使设置在导电基底上的绝缘层的尺寸、结构等更加可控。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电致变色器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汇流条具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汇流条具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均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此,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分别具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以便通过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与外部电源形成电连接,简化了制备工艺。第二绝缘层在第一导电基底上的投影不覆盖第一凸出部,第一绝缘层在第二导电基底上的投影不覆盖第二凸出部,以便通过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与外部电源形成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4368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瓶生产用贴标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光伏用免打孔横梁及光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