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后悬架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83567.4 | 申请日: | 202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45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岳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燕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悬架 组件 具有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横梁(10);
副车架纵梁(20),所述副车架纵梁(20)与所述副车架横梁(10)相连接;
拉杆安装支架(30),所述拉杆安装支架(30)设置在所述副车架纵梁(20)与所述副车架横梁(10)的连接处,且所述拉杆安装支架(30)具有拉杆连接部(31)、适于与所述副车架横梁(10)固定连接的横梁连接边(32)、适于与所述副车架纵梁(20)固定连接的纵梁连接边(33),所述拉杆安装支架(30)还与所述副车架纵梁(20)、所述副车架横梁(10)之间形成加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安装支架(30)包括安装支架(34)和加强支架(35),所述安装支架(34)与所述加强支架(35)固定连接,所述拉杆连接部(31)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34)上,所述横梁连接边(32)、所述纵梁连接边(33)设置在所述加强支架(35)上,所述加强腔形成在所述加强支架(35)与所述副车架纵梁(20)、所述副车架横梁(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4)包括支架本体(36)和支架翻边(37),所述拉杆连接部(31)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36)上,所述支架翻边(37)从所述支架本体(36)翻折而出并与所述加强支架(3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36)包括第一支板(38)、第二支板(39)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板(38)、所述第二支板(39)的连接板(40),所述第一支板(38)、所述第二支板(39)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板(38)和所述第二支板(39)设有朝向彼此凹陷的凹坑,所述拉杆连接部(31)位于所述凹坑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36)包括第一支板(38)、第二支板(39)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板(38)、所述第二支板(39)的连接板(40),所述第一支板(38)、所述第二支板(39)相对设置,所述拉杆连接部(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板(38)、所述第二支板(39)上,所述第一支板(38)从所述加强支架(35)延伸出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板(39)从所述加强支架(35)延伸出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架(35)包括相连的第一加强面(351)和第二加强面(352),所述第一加强面(351)和所述第二加强面(352)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支架翻边(37)适于与所述第一加强面(351)和所述第二加强面(352)均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抬升支架(41),所述副车架纵梁包括纵梁本体部和纵梁抬升部,所述纵梁抬升部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纵梁本体部的底面抬升,所述抬升支架(41)设置在所述纵梁抬升部与所述副车架横梁(10)的连接处,且所述抬升支架(41)与所述纵梁抬升部的底面、所述纵梁本体部的底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抬升支架(41)与所述纵梁本体部的连接长度不小于50mm,所述拉杆安装支架(30)具有适于与所述抬升支架(41)固定连接的抬升连接边(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支架(41)具有第一拱形部(43)和第二拱形部(42),所述第一拱形部(43)和所述第二拱形部(42)均向远离所述拉杆安装支架(30)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一拱形部(43)的高宽比为0.33~0.43,所述第二拱形部(42)的高宽比为0.15~0.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纵梁(20)包括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所述第一纵梁(21)固定于所述第二纵梁(22)的上方,所述第二纵梁(22)与所述副车架横梁(10)相连接,所述纵梁连接边(33)包括适于与所述第一纵梁(21)连接的第一连接边、适于与所述第二纵梁(22)连接的第二连接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悬架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835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兵交战训练模拟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尾矿砂旋流压榨净化处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