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驱动力单元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334784.4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07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蒋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拓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B60K1/00;B60K1/04;B60L50/60;H02K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袁克来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两江新区龙兴镇龙骏大***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力 单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驱动力单元减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驱动力单元减振装置,电驱动力单元包括基座、框架单元、电机和电池包及电气单元,电机安装在基座上,电池包及电气单元固定在框架单元上,减振装置包括若干弹性减振块,减振装置设置在基座与框架单元之间,框架单元与基座通过弹性减振块相连形成软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减振块采用倾斜式布置,不仅可以实现弹性减振块对整机振动产生时的稳定支撑;还通过弹性减振块的抗振效果来减轻传递至电池包及电气单元的振动,还确保了整个设备紧凑性和通用性;此外,减振结构直接与框架单元连接,并共同集成在基座的同一位置,提高了拆装的便利性和可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驱动力单元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驱动力单元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的深刻化,通用动力单元正在从燃油转向电动化。通常,电驱动力单元是集成了电机、驱动器、电池包和控制器等并使之一体化的结构。电驱动力单元的特点是性能和大小与传统燃油发动机几乎一样,且安装尺寸也相同,可替代燃油发动机向作业机械提供动力,从而能够搭载于各式各样的作业机。以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880096866.3的发明专利为例,该方案公开了一种电动动力单元以及作业机,该电动动力单元能够搭载于夯土机、夯锤、割草机、耕耘机、除雪机等不同作业器械上,达到取代传统燃油发动机来驱动作业机械进行工作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动力单元所搭载的作业机械里面,有些设备产生的振动已经超越了电池包、驱动器等电气元件的耐振强度,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方案来满足这种大振动作业机械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力单元减振装置,该装置能够满足大振动作业机械的使用需求,能够对电驱动力单元的电气部件进行减振,避免设备损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驱动力单元减振装置,电驱动力单元包括基座、框架单元、电机和电池包及电气单元,所述电机安装在基座上,所述电池包及电气单元固定在框架单元上,减振装置包括若干弹性减振块,减振装置设置在基座与框架单元之间,使框架单元通过减振装置支撑在基座上,框架单元与基座通过弹性减振块相连形成软连接,各个弹性减振块向电机一侧倾斜布置,使各个弹性减振块的轴线相交于电池包及电气单元各部分的重心之上。
本技术方案中,电机安装在基座上,位于电机上方的电池包及电气单元固定在框架单元上后,可通过减振机构设置在基座结构上方,从而大幅降低电池包及电气单元搭载在相应器械上运行受到的振动。
具体的,电池包及电气单元固定在框架单元上后,通过弹性减振块与基座软连接。由于弹性减振块采用倾斜式布置的方式,在安装设计时根据电池包及电气单元的重心设计倾斜角度,使得弹性减振块的轴线相交于电池包及电气单元各部分的重心之上。一方面,可以实现弹性减振块对整机振动产生时的稳定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弹性减振块的抗振效果来减轻传递至电池包及电气单元的振动。特别是动力单元所搭载的作业机械运行产生不同方向大幅度振动时,可将弹性减振块的固有振动频率设计成作业机械振动频率的1/2以下,来实现振动传递率降低至1/3以下的效果,有效避免电驱动力单元上的电气元件因振动损坏的情况发生。
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基座和框架连接,再利用框架和减振机构连接的多处连接点的方式;本方案中减振结构直接与框架单元连接,并共同集成在基座的同一位置,提高了拆装的便利性和可视性。
本实用新型还可做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端设有安装电机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电机固定于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两侧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安装有与弹性减振块下端连接的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下支撑部和减振下安装部,所述下支撑部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减振下安装部与弹性减振块下端相连,所述减振下安装部与下支撑部之间具有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拓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拓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3347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控制进料速度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玻璃中间膜拉伸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