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82602.6 | 申请日: | 202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43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雁东;吴俊杰;彭启;任万跃;李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7/00 | 分类号: | B61D37/00;B61D3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扶手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包括座椅,竖向布置的座椅扶手,与至少两个座椅扶手顶端固定连接的横向布置的顶部扶手,所述座椅包括靠面和座面,所述座椅扶手包括长扶手和短扶手;所述短扶手的一端固定在长扶手上,该短扶手另一端通过第一安装座与座椅的靠面固定相连;所述长扶手的上端与顶部扶手相连,该长扶手的下端通过第二安装座与座椅的座面固定相连;所述座椅扶手沿座椅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并间隔设置在座椅的两端部之间。本实用新型可方便、稳固安装在座椅面上,可为长座椅中间附近的站立乘客提供足够的、适应不同高度的抓握空间,有助于更加充分地利用车厢内的空间,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属于轨道车辆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上(尤其是城市地铁车辆),为了提高载客能力,客室座椅一般纵排布置在车厢的两侧,且以六人位座椅为主。目前的轨道车辆上,一般会在六人位座椅的两侧安装扶手,以供座椅两侧站立乘客抓扶,同时也可以防止乘客从座椅两端滑落。但是,站立在座椅中间区域附近的乘客缺少足够的抓握位置,尤其是身高不足的儿童难以抓握到车辆顶部的扶手;同时,当六人位座椅未满席乘坐时,在车辆加、减速瞬间,乘客易发生在座椅面上滑移的情况,降低了乘坐体验。
扶手安装在座椅上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安装方式,第一种直接在座椅面背面通过垫片和螺钉对扶手杆端部进行紧固,扶手杆上的力会直接作用在座椅面上;另外一种是座椅面对应位置开略大于扶手杆外径的圆孔,扶手杆端部伸长,直接穿过座椅面,最后固定在座椅内部骨架梁上,这种方案扶手杆与座椅面孔的配合安装比较困难,同时扶手杆受力后可能会对座椅面、孔边缘产生刚性接触和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以解决轨道车辆车厢中座椅中部乘客抓握位置不足及乘客容易在座椅面上滑移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扶手安装结构,包括座椅,至少两个竖向布置的座椅扶手,与座椅扶手顶端固定连接的横向布置的顶部扶手,所述座椅包括靠面和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扶手包括长扶手和短扶手,所述短扶手的一端固定在长扶手上,该短扶手另一端通过第一安装座与座椅的靠面固定相连;所述长扶手的上端与顶部扶手固定相连,该长扶手的下端通过第二安装座与座椅的座面固定相连;所述座椅扶手沿座椅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并间隔设置在座椅的两端部之间。
由此,将至少两个座椅扶手安装在座椅上,为长座椅中间附近的站立乘客提供了足够的、适应不同高度的抓握空间,解决了座椅中部乘客抓握位置不足的问题;座椅扶手对长座椅乘坐空间进行了有效分隔,防止了车辆加、减速时座椅上乘客的意外滑移,改善了乘坐的舒适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在座椅内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结构相同,均包括折弯设置的第一板部件和第二板部件;所述第一板部件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二板部件开有腰型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套筒的端面与短扶手的安装端抵接,并用紧固件进行固定,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套筒的端面与长扶手的下端抵接,并用紧固件进行固定。
具体的,所述座椅面向车体的一侧在靠近靠面上端设置有顶部梁,在靠近座面的一端设置有底部梁,顶部梁和底部梁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座椅内部的骨架为横、纵梁的拼焊框架结构,顶部梁是此框架最上面的长梁,底部梁是此框架最前面的长梁,此框架最终会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侧墙上。
具体的,在顶部梁和底部梁上分别开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座椅的靠面和座面分别开有供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端面均凸出于座椅表面,座椅扶手不与座椅面产生直接的刚性接触,并用螺栓进行固定,同时结合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的腰形孔,实现两个方向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826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可变角度的夹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