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77073.0 | 申请日: | 202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60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沁蕊;李帅;张传凯;李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0/66 | 分类号: | F24S20/66;F24S60/00;F24S30/42;E04B2/00;E04D13/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卓雷棚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使用 太阳能 相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涉及相变储能装置领域,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嵌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顶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在安装框架内连接有蓄能框架,所述蓄能框架内设置有蓄能层和隔热层,所述第一转轴内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组,所述第二转轴内和安装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组。本实用新型设置多组转轴与框架配合的结构,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使蓄能结构能够在白天和夜晚分别朝向室外与室内,有效的利用了蓄能结构所积蓄的热能,避免热量快速流失,能够很好的根据季节变换和使用所需改变蓄能装置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变储能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阳能供暖技术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拥有比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对太阳能的能量转换进行充分利用,促进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的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多采用在建筑墙体的外围布设相变蓄能层,在相变蓄能层内与屋内设置循环水管路,通过泵机使水流循环将外界的热量带入室内,节省冬季室内的暖气耗能。
但现有的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存在布设成本较高,需要使用泵机使循环水路内的循环水流动,在消耗能源的同时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室外的蓄能装置多为固定式,不能够很好的根据季节变换和使用所需改变蓄能装置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不能够很好的根据季节变换和使用所需改变蓄能装置状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相变储能装置,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嵌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顶端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在安装框架内连接有蓄能框架,所述蓄能框架内设置有蓄能层和隔热层,所述第一转轴内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组,所述第二转轴内和安装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转轴与框架配合的结构,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轴转动,使蓄能结构能够在白天和夜晚分别朝向室外与室内,将白天吸收的热能在晚上转向后传导至室内,有效的利用了蓄能结构所积蓄的热能,避免热量快速流失,同时在夏天时,白天可以将蓄能装置的背面朝向室外,起到遮阳隔温的作用,从而降低室内温度,能够很好的根据季节变换和使用所需改变蓄能装置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朝向墙体两侧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能够使安装槽更为稳定的固定在墙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能框架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固定间隔设置有正面格栅和背面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面格栅和背面格栅起到保护与固定蓄能框架内组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能框架内正面格栅朝向背面格栅依次设置有正面保护层、导热层、蓄能层、隔热层、反光层、背面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层结构的蓄能框架实现对白天热量的积蓄,并在晚上输向室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嵌在墙体内,所述安装框架在未转动的情况下外表面与墙体外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安装框架受恶劣环境影响从安装槽中脱离,同时也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正面保护层和背面保护层皆为高通光硬质薄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蓄能框架内组件尽量不受雨水侵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77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