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灵活型背楞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76883.4 | 申请日: | 202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17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宏;朱彦霖;王凯阳;赵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栋梁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E04G17/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佳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活 型背楞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浇筑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灵活型背楞连接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体上设置连接块、活动环单元,以及U形板单元的方式,使得相互平行但错开的两个背楞也能被充分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U形板单元跟随活动环单元可以一起滑动,使得两个U形板单元之间可以对齐也可以错开,保证一定范围内两个背楞只要平行,就都可以被连接加固;第二,两个管体加上一个连接块,组成一个焊接的“H形”架体,保证连接器具有充分的抗拉、抗压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浇筑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灵活型背楞连接器。
背景技术
背楞,一般指的就是方形钢管,其支撑加固铝模板之后,在两个铝模板之间,即可倒入浇筑混凝土,最后固化形成墙体。而且一般的,在背楞的端头处,都会设置连接孔,配合连接器之后,即可连接原本分开的两根背楞,使得背楞对铝模板的支撑效果更加整体化、高强度化。
专利公告号为CN215443128U、公告日为2022.01.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背楞连接件,包括第一直背楞、第二直背楞和连接件,所述第一直背楞和第二直背楞的一侧分别贯穿设有两个穿插孔,所述连接件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内插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槽,固定杆的螺纹槽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椭圆形结构,所述连接件为U型结构。
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背楞连接件,其结构主要包括U型板、一排连接孔,以及多组螺栓螺母。其大体使用方法为:背楞上的开孔,可以选择合适的连接孔,并与之对齐,然后螺栓穿过开孔和连接孔,最后安装螺母,即可实现基本的背楞连接效果。其可调节长度的含义,指的就是其连接孔的数量是多个的,背楞在U型板上的插入深度是可变的、灵活的。
但是,限制该背楞连接件广泛使用的最大一个因素,就是左右,或者是上下两根需要连接的背楞不一定是对齐的,可能一左一右,可能一上一下。此时该连接件就完全失效了。
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对齐或不对齐的背楞都可以使用的新型背楞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活型背楞连接器,其能通过在管体上设置连接块、活动环单元,以及U形板单元的方式,使得相互平行但错开的两个背楞也能被充分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灵活型背楞连接器,结构包括两个管体,设置在两个所述管体上的连接块,套接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的活动环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环单元上,并用于螺接背楞的U形板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体的管口位置处还设有用于阻挡所述活动环单元、连接两个所述管体的安全板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体为矩形管,所述连接块为矩形框体块,所述管体和连接块的侧面相互焊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活动环单元包括套在所述管体上的矩形环,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环外侧面上,并用于安装所述U形板单元的矩形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矩形板的长宽尺寸,均大于所述矩形环外侧面的长边尺寸。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U形板单元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矩形板上的U形板体,设置在所述U形板体上的矩形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开口上的螺接件。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矩形开口的数量为三个,分别设置在所述U形板体的三块板体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全板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体管口位置处,并用于限位阻挡所述矩形环的端头板,设置在两个所述端头板上,并用于加固所述管体管口位置处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端头板上,并用于插入所述管体的弹性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栋梁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栋梁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768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