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舱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2145951.0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34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汪杨俊;黄德文;李世伟;张百甫;张雨琛;张悦洋;顾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13;H01M50/242;H01M50/258;H01M50/262;H01M50/289;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1 | 代理人: | 侯婷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锂电池 保护 结构 | ||
1.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用以放置磷酸铁锂电池(4)的盒体(2)和缓冲机构(3);
架体(1)包括底板(11)和顶板(12),底板(11)上对称设有两个呈竖直状态设置的导向柱(111),顶板(12)上设有套设在每个导向柱(111)上的套筒(121),顶板(12)能够朝向底板(11)的方向移动;
盒体(2)设置在底板(11)和顶板(12)之间,盒体(2)包括上舱体(21)和下舱体(22),上舱体(21)和下舱体(22)的结构相同且两者均具有开口,下舱体(22)以开口朝上的形式通过缓冲机构(3)安装在底板(11)上,上舱体(21)以开口朝下的形式通过缓冲机构(3)安装在顶板(12)上,上舱体(21)和下舱体(22)的四周均具有轴套(211),并且上舱体(21)和下舱体(22)之间的每两个相对应的轴套(211)之间均通过螺栓(2111)和螺帽(2112)配合固定;
缓冲机构(3)具有两组,一组缓冲机构(3)设置在下舱体(22)和底板(11)之间,另一组缓冲机构(3)设置在上舱体(21)和顶板(12)之间,每组缓冲机构(3)均具有四个,每四个缓冲机构(3)分别位于对应上舱体(21)和下舱体(22)的四周拐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缓冲机构(3)包括有固定套(31)、导管(32)、万向节(33)和碟簧(34);
固定套(31)固定设置在对应的底板(11)或顶板(12)上;
导管(32)固定设置在固定套(31)上,导管(3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导向柱(111)的轴线方向;
万向节(33)设置在导管(32)和对应下舱体(22)或上舱体(21)之间,万向节(33)的一端固定在对应下舱体(22)或上舱体(21)的表面,万向节(33)的另一端滑动设置在导管(32)内;
碟簧(34)设置在导管(3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万向节(33)包括球头套(331)、第一球头(332)和第二球头(333);
球头套(331)固定设置在下舱体(22)的表面或上舱体(21)的表面;
第一球头(332)活动设置在球头套(331)内;
第二球头(333)滑动设置在导管(32)内,导管(32)的内径等于第二球头(333)的直径;
第一球头(332)和第二球头(333)之间连接有连接杆(3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管(32)靠近第一球头(332)的一端同轴且固定设有第一圆环(321),导管(32)靠近第二球头(333)的一端同轴且固定设有第二圆环(322),第一圆环(321)和第二圆环(322)的内径均大于连接杆(334)的直径且小于导管(32)的内径,第一圆环(321)的内圈固定设有橡胶套(3211)且其套设在连接杆(334)上,导管(32)内且位于第二圆环(322)上固定设有橡胶垫圈(3221),碟簧(34)位于第二球头(333)和第一圆环(3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向柱(111)的下半部和上半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销孔(1111)和第二销孔(1112),套筒(121)的下半部开设有能够分别与第一销孔(1111)和第二销孔(1112)同轴对接的第三销孔(1211),套筒(121)的第三销孔(1211)内插设有用以与第一销孔(1111)和第二销孔(1112)穿插的定位销(1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舱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11)的底部四周均设有支撑脚(112),顶板(12)的顶部对称安装有两个把手(123),上舱体(21)的顶部中心以竖直状态的形式安装有按压杆(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1459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屑液分离水箱
- 下一篇:一种针织大圆机的防倒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