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外观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2054108.1 | 申请日: | 2022-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10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朱卫;王正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H05K5/04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周洁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外观 结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外观结构件,包括外层金属外观件和内层金属结构件,所述外层金属外观件的金属熔点高于所述内层金属结构件的金属熔点,所述内层金属结构件通过压力铸造、半固态成型或重力铸造的方式与所述外层金属外观件结合。将内层金属结构件所用金属熔融后充填至放置有外层金属外观件的模具内,通过压力铸造、重力铸造或半固态成型的方式将其与外层金属外观件结合,外层金属外观件所用金属为硬度较大的金属,而内层金属结构件所用金属为密度较低的金属,该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外层金属外观件的耐磨性,也有效降低了金属外观结构件的重量,有利于外观结构件往轻薄化的方向发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外观结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如智能穿戴设备、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智能终端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主要有两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将表层金属件与复杂的内部结构件通过注塑模具注射组装在一起,这种方式对于复杂的内部结构件成型容易,但注射成型的塑胶内部结构件强度差,并且在金属和塑料的结合处,由于塑胶内部结构件冷却收缩,存在难以消除的内应力,从而导致该结构变形;此外,由于塑胶的强度问题,注塑所形成的塑胶内部结构件强度已不能满足当今智能终端外观结构件的纤薄化、精致化要求。
为了满足智能终端外观结构件的纤薄化、精致化要求,表层外观件和内部结构件可以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可以是同种材质,也可以是异材结合。若使用同种金属制作外层金属外观件与内层金属结构件,一般采用整体锻造或分开锻造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外层金属外观件和内层金属结构件连接在一起,对于这种方式制作的外观结构件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外观件作为最外层,一般需要采用高硬度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制作,以防止表面磨伤和擦伤;若内层结构件也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由于这些材料的密度较高,整个外观结构件产品的重量较重,无法达到轻薄化要求。另外,不锈钢和钛合金等硬度较高的材料加工较为困难,对内部结构件很难做到精密加工。
现有技术通常使用铝合金或镁合金等轻金属材料制作内层结构件,并采用焊接、螺丝连接或铆接等方式将外层金属外观件和内层金属结构件结合在一起,以减轻整个外观结构件的重量并降低产品成本。然而,对于这种结构来说,一方面,在外观件与结构件的结合处,为了使二者能够更紧密的结合,通常需要对相关部件进行精密加工,加工过程较为繁琐,从而可能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外观件的制作通常由金属冲压、锻压或机械加工成形而成,而内层结构件通常采用金属压铸成形而成,通过焊接等工艺将二者连接时,内外层结合处存在较大的内应力,从而导致产品翘曲变形,甚至出现平面度过大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金属受热膨胀或冷却收缩,内外层结合处会产生裂痕或裂缝等缺陷,从而影响外观结构件甚至相关产品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外观结构件,旨在使外观结构件轻薄化的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产品加工困难、产品易变形以及因收缩产生裂痕等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金属外观结构件,包括外层金属外观件和内层金属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金属外观件的金属熔点高于所述内层金属结构件的金属熔点,所述内层金属结构件通过压力铸造、半固态成型或重力铸造的方式与所述外层金属外观件结合。外层金属外观件通常是采用硬度较高的金属制成,如不锈钢、钛合金等,制作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冲压、锻压、挤压、压铸成型等,为了制作更精细的结构,往往还需要使用一些机械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数控加工等。而内层金属结构件往往需要使用熔点较低且密度较小的金属,如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镁铝合金或镁铝合金等,制作时先将外层金属外观件置于模具内,将结构件的金属材料熔融后充填至放置有外层金属外观件的模具内,通过半固态成型、压力铸造或重力铸造等方法制作成型,使其与外层金属外观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康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541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纹波滤除电路
- 下一篇: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电子烟雾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