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被动防漏功能的原油外输泵单端面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2010129.3 | 申请日: | 2022-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407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林;丁涛;林红;张惠;吕梅;赵振刚;张中华;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 |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辛庆凯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被动 防漏 功能 原油 外输泵单 端面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设备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被动防漏功能的原油外输泵单端面密封结构。包括用以连接泵体设备的法兰盘以及用以进行结构密封的内轴套,所述法兰盘正中设置有外轴套,所述外轴套与内轴套同轴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内衬;所述轴套外壁包括限位段和导油段,所述限位段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导油段开设有若干螺旋槽,且所述螺旋槽上下两端分别连通限位槽和轴套底部;所述内衬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限位槽内。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单端面机械密封螺杆泵在原油含有大量颗粒物的工作环境下易损耗泄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设备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被动防漏功能的原油外输泵单端面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原油外输泵大部分使用的是螺杆泵,目前市面上的螺杆泵轴封主要有机械密封及填料密封两大类,原油外输泵多使用机械密封。机械密封主要包括单端面机械密封和双端面机械密封。
虽然双端面密封效果较好,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692123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泵用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0359460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气液混输单螺杆泵;授权公告号为CN2122968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具有密封保护系统的气液混输单螺杆泵组等,然而双端面密封使用成本较高。
虽然单端面使用成本较低,然而由于原油经过的处理较少,导致原油中含有的大量颗粒物随原油进入外输泵中,普通的单端面机械密封螺杆泵在原油含有大量颗粒物的工作环境下,易导致螺杆泵损耗泄漏,摩擦副早期磨损、滑动补偿机构堵塞无法进行轴向位移、堵塞加载机构使得的弹性元件失效以及造成旋转组件的磨损。并且单端面机械密封的结构难以直接改造成双端面机械密封,改造的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被动防漏功能的原油外输泵单端面密封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普通的单端面机械密封螺杆泵在原油含有大量颗粒物的工作环境下,会导致摩擦副早期磨损、滑动补偿机构堵塞无法进行轴向位移、堵塞加载机构使得的弹性元件失效以及造成旋转组件的磨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被动防漏功能的原油外输泵单端面密封结构,包括用以连接泵体设备的法兰盘以及用以进行结构密封的内轴套,所述法兰盘正中设置有外轴套,所述外轴套与内轴套同轴设置,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内衬;
所述轴套外壁包括限位段和导油段,所述限位段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导油段开设有若干螺旋槽,且所述螺旋槽上下两端分别连通限位槽和轴套底部;
所述内衬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输入轴孔和输出轴孔,所述输入轴孔和输出轴孔的内壁均开设有键槽,且所述键槽内均匹配设置有用以连接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连接键。
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上开设有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用以与泵体连接的安装孔。
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所述限位段与导油段分体设置,所述限位段的限位槽设置为外套环,所述导油段上端设置有内套环,所述内套环套接在外套环内,且所述外套环和内套环的周向方向均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螺纹孔,所述外套环与内套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内衬一体设置,且内衬侧壁开设有贯穿限位环的通孔,便于将螺栓置于螺纹孔内。
限位段与导油段分体设置,目的是便于内衬的安装,并且内衬一体设置具有更高的强度,具体安装方法如下:
首先将内衬套接在导油段上,然后将限位段的外套环插接在内衬与内套环之间,再将螺栓穿过内衬侧壁上的通孔,并旋进螺纹孔内,固定好一个螺栓后内衬旋转一定角度,使通孔正对下一个螺纹孔,并旋进一个螺栓,最终固定好全部螺栓,并将内衬与内轴套的组合体置于外轴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0101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