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杯托、充电杯、充电杯组件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1951021.8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8215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召烜;杨汉飞;蒙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懋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组件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杯托、充电杯组件和汽车。该充电杯托包括杯托主体、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杯托主体包括杯托底壁及沿杯托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杯托侧壁以形成容置空间,杯托底壁的局部隆起形成杯托凸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凸台处;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底壁处;其中,第一充电触点的顶面和第二充电触电的顶面所处的高度不同,以防止导电异物掉落杯托主体后连通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发生短路。该充电杯托通过将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凸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底壁,最大限度的拉开了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减少了充电杯托由于落入导电异物同时接触两个充电触点引起的短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杯托、充电杯、充电杯组件和汽车。
背景技术
车载加热杯等外设已经开始在车载市场普及,除了常用的USB接线充电外,还有触点充电,触点充电一般都是用磁吸做固定,通过杯托上设置充电触点,杯子底部设置导电体,通过充电触点和导电体对应导电,利用汽车上的电源系统进行加热。
现有的杯托触点充电结构如图1所示,杯托1'的底壁整体为平面结构,两个充电触点2'分别设置于杯托1'的底部,充电触点2'的外周设置磁铁固定块3',杯子底部设置导电体,通过磁铁固定块3'吸附导电体,使充电触点2'接触导电体实现充电,但是由于两个充电触点2'同时设置在同一高度的平面内,若有导电异物例如水进去,极易造成车载加热杯的线路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杯托,该充电杯托通过将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凸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杯托底壁,最大限度的拉开了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减少了充电杯托由于落入导电异物同时接触两个充电触点引起的短路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杯托,所述充电杯托包括杯托主体、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所述杯托主体包括杯托底壁及沿杯托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的杯托侧壁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杯托底壁的局部隆起形成杯托凸台或杯托凹槽;所述第一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杯托凸台或所述杯托凹槽处;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杯托底壁处;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顶面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电的顶面所处的高度不同,以防止导电异物掉落所述杯托主体后连通所述第一充电触点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发生短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杯托凸台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的第一通孔,所述杯托底壁处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充电触点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为正触点,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为负触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杯托凸台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杯托凸台的上表面所处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杯托底壁的上表面所处的高度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杯,所述充电杯包括杯体主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所述杯体主体包括杯体底壁,所述杯体底壁的局部向内凹陷形成杯体凹槽及底沿,或者所述杯体底壁的局部向外凸起形成杯体凸台及顶沿;所述第一导电体设置于所述杯体凹槽的顶面或所述杯体凸台的底面;所述第二导电体对应于所述底沿或所述顶沿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杯体凹槽的内侧壁处设有内螺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9510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窄边框的背光模组
- 下一篇:一种五金配件生产加工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