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1605384.6 | 申请日: | 202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46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恒;张舸;谢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驰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3J13/04 |
代理公司: | 山东国诚精信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12 | 代理人: | 余洪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烟道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节式烟筒,节式烟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陶瓷保温内套,陶瓷保温内套的内壁均匀分布有热回收结构,且热回收结构包括铝制包裹套、导水管、导气管;节式烟筒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对接安装有上连接盘与下连接盘,节式烟筒内安置有限位外套,限位外套上固定安装有与上连接盘连接的连接套。本实用新型通过热回收结构不但实现了装置在热回收期间的吸热效率,增加了回收结构的回收效率;通过节式烟筒使装置与烟道之间实现了节点式安装连接,配合节式烟筒便于人员进行快速安装及拆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尾部烟道是指设置在锅炉尾部用来排烟的烟道。锅炉尾部烟道的漏风通常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于烟道处于负压状态,从烟道的外包墙密封不严密处漏入;另外一部分则是通过空气预热器管或烟风系统的隔板不严密处漏入。锅炉尾部烟道漏风对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下游脱硫设备的运行安全造成影响。
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9548999U公开了一种铱锅生产用锅炉的烟道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烟管,所述进烟管的右侧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抽拉板,所述进烟管的右侧且位于抽拉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进烟管的内部且位于抽拉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颗粒过滤板。该铱锅生产用锅炉的烟道气余热回收装置,通过进烟管的内部设置有颗粒过滤板、粉尘过滤板和油雾过滤板,颗粒过滤板、粉尘过滤板和油雾过滤板分别为银离子网板、玻璃纤维过滤棉板和活性炭纤维过滤板,使废气必须通过颗粒过滤板、粉尘过滤板和油雾过滤板才能进入回收箱的内部进行热回收,使废气得到净化,避免了微小颗粒进入热回收装置的内部。
现有的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1、现有的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在作业期间,无法更好的促进装置的回收效率及热能转换,降低了作业性能。
2、现有的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在作业期间,无法更好的根据烟道的高热节点进行配合回收,导致装置需要消耗过多的回收组件进行配合,增加了作业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节式烟筒,节式烟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陶瓷保温内套,陶瓷保温内套的内壁均匀分布有热回收结构,且热回收结构包括铝制包裹套、导水管、导气管;
节式烟筒的顶部与底部分别对接安装有上连接盘与下连接盘,节式烟筒内安置有限位外套,限位外套上固定安装有与上连接盘连接的连接套。
使用人员对锅炉用的烟道余热回收装置的完整性进行检测作业,通过节式烟筒使装置与烟道之间实现了节点式安装连接,通过陶瓷保温内套实现了装置在回收期间的热量流失,通过热回收结构实现了装置的热回收作业,通过铝制包裹套不但实现了装置在热回收期间的吸热效率,通过导水管、导气管实现了装置将热能转入到气体及液体中,通过限位外套实现了上连接盘与下连接盘在节式烟筒上进行连接,通过连接套实现了节式烟筒与上连接盘、下连接盘之间的延伸及内收安装,通过上连接盘与下连接盘实现了装置与烟道之间的快速对接安装,配合节式烟筒便于人员进行快速安装及拆卸,实现余热回收,热回收结构上固定安装有与陶瓷保温内套连接的紧固卡套,铝制包裹套内分别包裹安装有导水管与导气管。通过紧固卡套实现了对热回收结构安装固定在陶瓷保温内套上,通过导水管与导气管被铝制包裹套包裹可以快速的将热量进行吸收。
优选的,上连接盘与下连接盘上皆设有配合使用的螺槽,且螺槽内皆贯穿安装有紧固螺件。通过螺槽实现了对紧固螺件内置,通过紧固螺件实现了与烟道组件之间的安装连接。
优选的,节式烟筒内设有与限位外套配合使用的内置槽,且内置槽的内侧设有橡胶密封圈。通过内置槽实现了对限位外套限位内收,保证安置在节式烟筒内,通过橡胶密封圈实现了装置在安装连接后的贴合性及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驰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驰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605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