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221552804.9 | 申请日: | 2022-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977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聪;曹治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塘沽津滨阀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覃春潇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锤微阻缓闭 止回阀 | ||
本申请涉及微阻缓闭止回阀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包括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所述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阀轴,阀轴的表面等距固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表面固接有阀板,阀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摆锤,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末端固接有转筒。本申请通过设置两个液压缸和两个摆锤,可以加强阀轴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使用的整个过程稳定,无卡组,无噪音,彻底解决了客户需求,满足了客户要求,通过设置密封板,可以轻松将阀板打开,同时也加强了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阻缓闭止回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
背景技术
水利系统微阻缓闭止回阀的应用很广泛,对于供水系统微阻缓闭止回阀起到的作用是,保护管道和设备的安全,防止因停泵造成介质反流给设备和机组带来很大的危害,原有大口径的止回阀都是单液缸单重锤,在使用时由于力矩来自单面造成阀板作用力在轴的一侧,使阀轴扭曲,而阀板也会偏移造成泄漏,起不到止回介质的作用,给设备和机组带来一定的损害,同时也会造成阀板会关过,起泵时阀板不能打开,这就给机组和设备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包括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所述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阀轴,阀轴的表面等距固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表面固接有阀板,阀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摆锤,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的两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末端固接有转筒,通过设置两个液压缸和两个摆锤,可以加强阀轴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使用的整个过程稳定,无卡组,无噪音,彻底解决了客户需求,满足了客户要求。
优选的,所述阀板的表面贴合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为锥形,通过设置密封板,当阀板闭合后可以加强密封性。
优选的,所述阀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在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的内部,阀轴的外表面等距固定安装有轴承,且轴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在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的内部,通过安装轴承,可以加强阀轴转动时候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U”形,且液压缸输出端的外表面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内壁,当液压缸伸缩的时候,通过连接板的转动,可以防止液压缸发生扭曲而对液压缸造成损坏。
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内壁套接在阀轴的外表面,阀轴的表面等距固接有限位卡块,转筒的内壁等距开设有和限位卡块大小相匹配的限位卡槽,限位卡块的外表面卡接在限位卡槽的内部,通过设置限位卡槽和限位卡块,能够对转筒和阀轴之间进行限位,当转筒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阀轴转动。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和摆锤的数量均为两个,能够稳定对阀板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固接有套环,套环的外表面贯穿安装有定位螺栓,通过安装定位螺栓,可以便于对连接块进行固定,同时可以对连接块的角度进行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通过设置两个液压缸和两个摆锤,可以加强阀轴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微阻缓闭止回阀主体使用的整个过程稳定,无卡组,无噪音,彻底解决了客户需求,满足了客户要求。
2、该双缸双重锤微阻缓闭止回阀,通过设置密封板,可以轻松将阀板打开,同时也加强了密封性,加强了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塘沽津滨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塘沽津滨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15528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